“翔安特別重視產業規劃和人才引進,軟硬件環境都很好,發展空間和潛力很大。”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村修二
海內外專家參訪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前排右一為中村修二。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王元暉 通訊員 林瑞聲 余慶東 圖/李毓琳)這幾天,一位穿著黑色西裝、身材高挑的男子常常受到人們的“圍觀”,這不僅是因為他在LED開發領域的造詣,還在于他一個耀人眼球的身份——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
中村修二,這位被譽為“藍光之父”的著名科學家,在上周四上午開幕的2018第七屆國際新材料大會上,講的是研發高效藍色發光二極管(LED)的技術歷程。不過,他的首次廈門之行,“翔安”這一對他來說全新的字眼,卻也頻頻出現在他的口中。
“翔安特別重視產業規劃和人才引進,軟硬件環境都很好,發展空間和潛力很大。”中村修二在大會第二天專門安排時間參加的“高端專家翔安行”中,多次點贊。可以看出,擁有敏銳視角的他,不但擅長在微觀領域洞察世界,在宏觀領域剖析一個城區的發展方面同樣有著過人之處。
實際上,在翔安區協辦的這場新材料國際盛會上,持這種觀點的海內外專家并不在少數。“翔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積極參與協辦此次大會,也是意圖借助這一高層次的平臺為企業和人才對接搭建新的橋梁,并為翔安接下來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翔安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溫普華表示。
引才育才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四位海外院士,兩位國內院士,還有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作為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第五屆人才項目資本合作展的場外活動之一,2018第七屆國際新材料大會除了那一份份前沿的學術報告外,最吸引眼球的,無疑是這份沉甸甸的與會嘉賓名單。
走進這場專業的國際大會,如果不是行內人,可能會覺得與會者聚在一起熱烈探討的話題晦澀難懂。不過,記者留意到,這些活躍在全世界新材料領域的專家學者卻不時提及廈門,熱議翔安。原因,其實并不難理解:這些年,由于大量高端人才的加盟,越來越多與新材料、新能源有關的高科技企業落戶翔安,也把這個崛起在廈門東部的翔安新區推向了全球的視野。
大會開幕當天下午舉辦的“新材料項目及海外高層次人才對接會”,有一個特意安排的環節,就是翔安的招商和人才政策推介。近50名擁有博士以上學位且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國際人才,饒有興致地坐在臺下一同審視這個未來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家”的地方。他們中不少人在聽完推介后的感慨如出一轍:“翔安優越的區位條件、良好的自然環境、突出的對臺優勢,特別是新材料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很強的吸引力。”
從多年前的阡陌農田,到現在攀上全球投資新高地的產業集聚區,翔安的發展正日益引發世界的矚目。今年上半年,翔安GDP等六個指標的增幅居全市第一,而第二季度在全省“五個一批”綜合考評中翔安更是排名第二。在許多人的眼里,駛入快車道的翔安產業,與當地不惜代價,持續加大對人才的集聚不無關聯。
就連此次來參加新材料大會的青島籍學者陳東,對翔安出爐的“群英領翔”人才計劃,不僅耳聞,還津津樂道。如今的翔安,圍繞全市“雙千億”工作,正逐步形成以電子信息及配套產業、現代商貿物流產業、海洋新興及現代農業、臨空產業四大產業為主導的“1+2+1”產業集群,實現人才引進與項目落地并舉,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而在“群英領翔”人才計劃等引擎的拉動下,“引進一個項目、培養一批人才、帶動一個產業”的堅實格局,也已在翔安愈來愈穩固地構建起來。
搭建載體 為人才成長培育沃土
上周五清晨,車輛剛剛駛出翔安隧道,包括中村修二在內的20余位國際頂尖的專家學者,就透過車窗,用與眾不同的視角端詳翔安的新城、產業以及與人才之間的必然聯系。翔安區副區長李毅前一天代表翔安區委、區政府在大會上隆重推介了翔安,這一天又全天陪同專家們走訪翔安、舉辦論壇,他提到:“把國際新材料大會引進翔安,最重要的是實現人才和企業的有效對接,來提升整個翔安區新材料的發展水平。”
在翔安區城市規劃沙盤模型前,在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里,在廈門乾照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內,國內外專家全都留下了嘖嘖贊嘆。一個上午的時間,科學家們馬不停蹄,似乎仍然“沒有看夠”。
歐洲科學院院士、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榮譽研究主任Alain Tressaud每到一處,就用手機拍下他感興趣的畫面,他說:“翔安不僅是一個干事情的好地方,而且對人才格外重視,回去后,一定會動員優秀的年輕人過來瞧瞧。”
海內外專家踴躍參與的“翔安行”,當然并不只是“行”——當天下午舉行的新材料大會“翔安論壇”,更是讓業界最權威的聲音,回蕩在翔安的土地上。臺下密密麻麻的聽眾,除了翔安各部門的代表外,還有眾多聞訊而來的已在翔安扎根的各類高端人才。
翔安區經信局透露,論壇的舉辦地翔安創新孵化中心,正是翔安近年來為提升人才承載和自主創新競爭力而打造的重要平臺載體之一。其實,現在已被各地人才所熟知的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翔安工業園區、企業總部會館以及剛剛開園的數字經濟產業園等一系列創新創業平臺,也全都與“筑巢引鳳”、“人才驅動”有關。
服務保障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在廈門本土參加高規格的國際新材料大會,廈門第八批“雙百計劃”人才、廈門色譜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博這幾天難掩內心的激動。他在與國際同行交流專業領域最新動態的同時,還不忘“炫耀”翔安對他的“好”。
“翔安為我們提供了‘孵化園’、‘加速器’,并為我們繪制好發展‘路線圖’。”張博感慨,更重要的是,翔安為公司的人才落實了公租房,解決了大家的后顧之憂。
位于馬巷濱安社區的50套高層次人才公寓,選址在翔安最繁華的一個區域內——把最好的地塊留給人才房建設,也是翔安一直以來秉持的理念。不僅如此,他們圍繞“1+N”人才配套政策體系,配套給予創業資金扶持、創業場所支持、住房支持、工作補貼、子女就學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為人才集聚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事實上,簡單地說,這就是翔安區委、區政府始終強調的“服務型”的人才保障體系。“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在他們看來,提升人才的獲得感,也是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拴心留人的服務環境,才能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有了這種對待人才的姿態,翔安區包括產業在內的全方位發展,前途無量。”善于數據分析的中村修二通過前一天的了解和當日的走訪考察,得出了這樣肯定的結論。而其他不少操著各自語言在演講的海外專家,也在此次難得的“翔安行”之后,開始理解了中文里“筑巢、引鳳”的深刻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