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杏林灣流域集美新城濱水西岸污水處理項目全景。 全國人大常委會來廈執法檢查時調研集美新城核心區污水處理站—— 新理念解決城鄉污水難題 東南網9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朱仕聰)9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來閩檢查福建貫徹實施海洋環境保護法情況時趕赴廈門,實地檢查了廈門集美新城核心區污水處理站、廈門“藍色海灣”整治修復項目、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 檢查組一行對集美新城核心區污水處理站評價頗高。這個分布式處理站對污水就近截留再生處理后回用,有效減少了陸地對城市河流水域和海洋的污染,而傳統的遠距離輸送污水投資大、風險大,最終還是要排入海洋,這種建設模式真正解決了城鄉污水處理難題,值得推廣應用。 事實上,包括集美新城核心區污水處理站在內,由中聯環股份有限公司獨創的這一“分布式埋地組合生態技術”,近年來已先后完成200多座污水及再生水生態處理系統工程項目,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和廣泛關注。 破解水體治理難題 生態型治理新理念帶活杏林灣 走近叢林掩映的集美新城核心區污水處理站,綠意盎然,清澈的小溪流如玉帶般穿梭在林蔭間,仿佛置身小洋房小別墅,不仔細觀察,你很難把它同污水處理站聯系到一塊。 這里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地下是潺潺無聲的污水處理站,無噪聲、無臭味,與周邊環境友好自然和諧融為一體,出水標準達到地表水準四類的高標準,除了選址便利、建設快速,投資靈活、運營簡單外,其就近收集、就近回用、就地生態補水,循環再生的治理理念也引起了檢查組的濃厚興趣。 杏林灣水域面積有6.9平方公里,素有“廈門西湖”的美譽,由于歷史的原因,該區域難以形成完整的污水管網收集體系,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杏林灣,造成整個灣區水系的嚴重污染,老人們說,幾年前這里的水還在發臭,而短短的一段時光,杏林灣被重新帶活,煥發往日的勃勃生機。 讓杏林灣6.9平方公里水體發生巨變的,正是中聯環倡導的生態型治理新理念,以及杏林灣上游及周邊農村、城鎮分布的幾十處大大小小的生態型水處理站。 廈門市委市政府、集美區委區政府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多方論證后,最終決定采用中聯環就地截污、就地處理、就地回用的生態補水方案,在杏林灣流域內規劃建設了13座(5000~3萬噸/天)污水再生處理站,利用原來轉輸泵站的地址建設再生處理站,節省或減少了原泵站及污水大管網的投資和降低遠距離輸送的成本,快速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使杏林灣的水質在短時期內得到改善和大幅提升,徹底解決了杏林灣的黑臭問題。 僅濱水西岸一座“美麗的小公園”,每天就可以處理污水2萬噸,經處理后的生活污水已達到國家地表水準四類以上排放標準,全部回用于周邊市政綠化、道路沖洗,多余的還可作為生態景觀用水補充至杏林灣流域。 事實上,整個集美新城每天產生的20萬噸生活及工業污水,就是靠這些生態型水處理站處理成為可再生水資源。 走出“就水論水”的死胡同,以扎實的理念創新和思路革新,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手段,從污染源、水處理設施、生態修復入手,系統解決黑臭水體、農村水環境及流域環境污染問題,標本兼治、系統整合,破解水體治理難題,中聯環生態型治理新理念帶活了杏林灣。 |
相關閱讀:
- [ 09-25]廈門集美法院強制執行惡意欠薪老板 助26名工人追回26萬元
- [ 09-22]廈門集美滸井社區書院舉辦中秋游園活動 促進居民融合
- [ 09-21]集美街道:小豬佩奇教小朋友分垃圾
- [ 09-21]廈門集美區切實加強黨的領導 圓滿完成村居換屆選舉
- [ 09-21]廈門集美民警救下輕生男子 胳膊被咬傷流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