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心交通島 變身小花園
思明區市政園林局開展廈大周邊三角綠地景觀改造,結合雕塑呈現出人文氣息
廈大校門前花團錦簇,洋溢著熱鬧喜慶的氛圍。
廈門日報訊 (文/記者 林路然 圖/記者 林銘鴻)為了迎接在廈大舉辦的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連日來思明區市政園林局的工作人員抓緊籌備,如今廈大校門前已是花團錦簇,洋溢著熱鬧喜慶的氛圍。
事實上,國慶節期間,不少市民游客經過思明南路、演武路與鐘鼓山隧道的三岔口時,總不自覺被路中央的三角綠地吸引。這里花草相映,還有書筆和漁船點綴其中,空間不大,卻布置得生機盎然,頗具韻味。而這也得益于思明區市政園林局綠化中心工作人員的精心設計,讓原本荒廢落寞的交通島換新顏,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城市風景。
“細節處見真章,我們希望人們走在街上,穿梭校門,都能發現風景,感受到廈門這座海上花園的高顏值!”工作人員說。
更美觀
利用書籍雕塑打造“知識的海洋”
“三角綠地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廈大一條街’時期。”思明區市政園林局綠化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原先綠地可供市民游客進入觀賞、休憩和通行,后來由于周邊交通情況有所調整,綠地變為了交通島,四周有護欄阻隔,行人無法進入。2016年,綠地遭“莫蘭蒂”臺風重創,部分設施和花草受到損毀。
綠地的荒落被一些老市民看在眼里,他們認為,綠地能成為穿梭不息的人潮車流中一處別致的景觀,其中的一疊書和筆筒的造型雕塑與廈大的人文氣息相得益彰,不能被埋沒在層層疊疊的樹影里。老市民的建議得到思明區市政園林局的重視,綠化中心的工作人員著手開始設計布置。
考慮到雕塑的理念,工作人員將綠地的景觀主題定位為“知識的海洋”。工作人員一方面做減法,破除硬化路面,拆除破舊擋墻,移除受損嚴重的植物,讓雕塑盡可能展示出全貌,傳達“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加法也在同步進行,工作人員在僅有的2600余平方米范圍內做起大文章:郁郁蔥蔥的大王椰子、霸王棕、狐尾椰子和藍天輝映,營造椰風海韻的海濱景象,粉紅色的夏瑾、紅色的牽牛花、彩葉草與黃色的金葉石菖蒲交融,延綿出溪流大海的別致模樣。花海中還有兩艘花船,這是工作人員特意根據現實漁船,以同比例訂做而成,不僅豐富了空間的色彩感,更將“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這一寓意發揮到極致。
灑滿陽光的綠地是一幅海韻圖,染上夜色的綠地也別有一番風情。工作人員拆去老舊燈具以及雜亂的指示牌,在菩提樹、大王椰子以及雕塑下設置照樹燈,并在草花以及草皮的過渡地帶布置燈帶,令夜景更具層次感。
更環保
路緣石開槽引水綠地成雨水花園
這次大刀闊斧的改造施工耗時近4個月,讓綠地從里到外“活”起來。綠地不僅穿上了靚麗新裝,還在內部肌理實現引水儲水功能。根據勘察,綠地自東北至西南的高差約1.5米,也就是說思明南路一側的地勢更高。為此,工作人員將這一側約80米長的路緣石物盡其用。這段路緣石采用花崗巖材料,高約40厘米,比普通路緣石更高。路緣石側面還開有槽孔,一到雨天,路面上的雨水就能順著地勢,沿這些槽孔,流入綠地下的雨水管道。
借助綠地本身起伏的地形,工作人員在地勢較低處下挖長八九十米的植草溝,讓雨水匯集溝底,富余的雨水將下滲入雨水管道。在用心的布置下,小小一方綠地也有大作用,成為海綿城市的一座小型雨水花園。
此外,考慮到綠地的植物是新近栽種,工作人員為了加強植物的防風能力,根據植物的高度、大小等情況進行分級,再分別以鋼管、杉木和竹子做規范支撐。“譬如,大王椰子在6米以上,就得用鋼管支撐,新種的菩提樹三四米高,支柱用的是杉木,而三角梅、雞蛋花矮一些,就用竹子支撐。”工作人員介紹。近期,不少市民游客發現,綠地里的植物還掛著吊瓶,工作人員說,這是為植物們補充營養,讓它們更加結實。
鏈接
三角梅、孔雀草、矮牽牛……
多樣花卉迎八方賓客
金秋十月,廈大將迎來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此,國慶假期還未結束,思明區市政園林局綠化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到花圃挑選運送花卉。僅用了數天,廈大校門就已布置了至少520株三角梅,以及草花孔雀草、矮牽牛、雞冠花等32000盆。
在廈大正南校門前,圓形的彩色花帶中,高3.5米以上的紫花三角梅花瓶端坐中央,十分吸引眼球。“三角梅是廈門的市花,用來接待賓客再合適不過了,這次布置以三角梅為主打花卉,還特地選用了不同顏色,有白色、粉色、紫色等。”思明區市政園林局綠化中心的工作人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