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4日上午,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福建站來到廈門港務集團,參觀這里誕生的多項全國第一。
吊橋遠程操控。(東南網記者 文潔 攝) 人才+黑科技 構建智能高效的貿易港口 記者們走進廈門港務集團。在這里,記者們首先聽取了港務集團的發展歷史,參觀了馮鴻昌工作室,以及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海天分公司的操控室。 “馮鴻昌工作室”是以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勞模和福建青年五四獎章標兵馮鴻昌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8月,由33名職工構成,平均年齡35.5歲,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等青年高技能人才32名。他們完成了174項技術革新項目,為公司節省維修費用294萬元,節約能耗1300噸標煤。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有這樣一批先進工作者,更有一大批“黑科技”。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及對臺航運核心港區,海天碼頭主要承接廈門港近洋航線、對臺航線、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和新興地區航線,是廈門港對臺航運的橋頭堡。 打造便捷高效的貿易港口,廈門港務集團自主研發了廈門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基于互聯網+、物聯網、云平臺等技術,實現集裝箱設備交接的全程無紙化及碼頭閘口作業中車號箱號識別、錄入數據、驗損、放行等環節的自動化,整體提高集裝箱物流效益,屬于國內首創。 據統計,本項目實施后,為港口物流生態圈中各參與方每年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合計達1億元以上。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