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的展區也帶來了不少有趣的作品。 開拓創新 文化科技 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廈門努力把握數字技術、網絡信息技術、智能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對文化產業進行融合滲透的大趨勢,著力推動文化產品創新和文化服務手段創新,鼓勵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和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在依托創業基地和眾創空間,自主孵化培育新型文化企業方面取得一定成績,其中以數字化創作生產和網絡化快速傳播為代表的新型文化企業的本土培育率超過85%,上市公司本土培育率達100%,規模以上企業自主培育率超過93%。 如今,廈門的互動娛樂、數字會展、文化旅游、數字教育等新型文化業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比如任我游公司圍繞智慧旅游體系建設,AR、VR商品化應用等開展的集群研發,已獲得70多項具有引領性的著作權和技術專利,受到業界關注。 共同發展 廈臺文化產業 對接合作日益活躍 近年來,廈門還通過完善機制、配套政策等措施,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在政策配套方面,市、區兩級共出臺了18項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政策,每年財政投入近億元。僅僅在支持文化企業自主研發創新這一項,2018年已資助了110家文化企業,補助金額超過6000萬元。在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廈門積極打造面向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火炬眾創服務站”推行創新券;搭建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水平的公共技術服務;搭建金融服務平臺“鷺創匯”,集聚300多家創投、擔保、券商、基金、投資機構等金融機構,匯聚了規模超300億元的金融資本,多措并舉優化產業環境。 廈門在兩岸文化產業對接方面也可圈可點。在綜合分析臺灣文創產業優勢的基礎上,廈門把創意設計和數字內容產業作為推進廈臺文化產業交流對接與合作發展的重點領域,并利用兩岸文博會等展會平臺,以及海峽兩岸文創園、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等園區或創新孵化基地,深入推進廈臺之間文化產業領域的合作對接,取得積極成效。特別在數字內容等文化科技領域,廈門利用4家國臺辦掛牌的海峽兩岸青創基地和7家省級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累計引入各類臺灣青創團隊500個,聚集了超100家的臺資數字內容企業,實現了兩岸文化產業的深度交流和共同發展。 |
相關閱讀:
- [ 11-02]近距離看文創“萌物” 第十一屆文博會展品花樣多
- [ 11-02]再現歷史 故宮文創、敦煌畫展成為文博會“熱門”
- [ 11-02]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今日亮相 記者帶您去逛展
- [ 11-02]圖事匯: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來了,一起先睹為快!
- [ 11-02]文博會今日“登鷺” 1年賣10億的故宮文創來了
- [ 11-01]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明起在廈舉行 32個分會場覆蓋全市
- [ 11-01]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明起舉行 為期四天
- [ 11-01]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明起在廈舉行 32個分會場覆蓋全市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