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造商到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轉型歷練 最近,由集美區民營科技企業廈門立林科技有限公司主持制定的樓宇對講系統國際標準已經進入“收官”階段,很快將在國際上發布。 從一家小公司成長為國際標準制定者,立林科技在企業成長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而立林的成長,也是集美諸多民營制造企業謀求“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一路從行業標準、國內標準制定者變成國際標準制定者,積極搶占技術制高點,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面對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浪潮,立林公司前幾年就開始了戰略轉型,從樓宇對講系統制造商轉型成為智慧社區、智慧家庭解決方案供應商。 近年來,集美區相繼出臺了鼓勵企業實施標準化及品牌發展戰略、加快轉型升級、獎勵企業上市的利好政策,立林科技也是這一系列政策獎勵扶持的受益者。 據了解,2017年,集美區在原來一系列工業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升級版”的《集美區工業轉型升級獎勵辦法》,對工業企業開拓市場、技術改造、智能制造等給予扶持獎勵,兌現9000萬元扶持獎勵資金。同時,深化與臺灣生產力中心合作,推動建霖工業等10余家企業降低成本約2700萬元。 人才是推動發展的原動力。在立林科技,研發人員就有300人以上,為了加快企業發展,集美區積極搭建平臺、幫助企業“引智”、找“外援”。立林科技還借助華僑大學等周邊高校的力量,加快科研轉化,并且在企業內部成立“立林大學”,為員工提供技術、管理、營銷培訓。 從單純引進到創新扶持的地方探索 “我們企業的成功轉型,要歸功于政府的地方創新,幫我們捕捉住了轉瞬即逝的戰機。”一家民營企業對記者如是表示。 這家企業眼中的地方創新,正是集美區政府于2016年5月撥款在創業大廈設立的卓越創新中心。作為支持轄區企業轉型升級的常設機構,集美區委、區政府從2012年開始,創新引入臺灣專業顧問機構——臺灣生產力中心,為轄區企業轉型升級進行培訓、診斷和輔導。 “這種兩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改變了過去對臺產業合作只是單純引進實體產業、實體項目的狀況,把合作引向了生產服務的領域,是對兩岸產業深度合作的有益探索。”集美區工商聯相關負責人說。 企業接受這樣的輔導,成效顯著。5年間,20家已完成輔導的企業共節省成本4000萬元,增加營收14871萬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以廈門新凱復材科技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通過實行精益生產(三年輔導),共節省成本1251.04萬元,其中質量成本下降730.94萬元,生產效率提高15%。 通過轉型升級培訓,企業的信心明顯增強,員工觀念也發生了轉變,消除浪費、提升效率、提高質量、創新變革、團隊合作等觀念深植于企業員工心中。 而更為關鍵的是,在導入精益生產模式,生產環節重新統籌、人員管理、原材料供應系統性改善,企業內部制度重建,集美的民營企業在營運方式、產品、品牌、文化等方面加快制度轉型。 |
相關閱讀:
- [ 11-13]黑馬城市學院廈門集美分院揭牌
- [ 11-13]廈門集美高新企業研發智能設備 助力公交車客車火災防控
- [ 11-13]冒充“打工妹”詐騙 廈門集美成功打掉一對“騙鴛鴦”
- [ 11-13]第十一屆廈門國際動漫節15日在集美開幕
- [ 11-13]廈門集美區運動會近日開幕 比賽將持續到12月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