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東孚街道舉行倡導移風易俗為題的文化進社區活動。
剎歪風除陋習 移風易俗入民心
海滄區紀委監委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涵養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和新風尚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薄潔 通訊員 陳蕾 盧秀珍 圖/通訊員 林艷紅)“重情誼、輕儀式,老舊的風俗得到了簡化,不僅我們年輕人拍手叫好,村里的老人也越來越支持了。因為民風向上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大家都看得見啊!”談到移風易俗帶來的變化,海滄東嶼村村民小李不禁豎起了大拇指。原來,文圃山陵園深化移風易俗,樹立祭掃新風,促成了東嶼、溫厝、青礁等村用靈牌位替代骨灰盒的方式進行祭祀,得到老百姓的好評和肯定。
剎住歪風陋習,增強群眾獲得感,一股股清風吹進海滄的家家戶戶。今年以來,海滄區紀委監委會同各有關部門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全區廣大村(居)、社區和社會各行各業摒棄歪風陋習,涵養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新風尚。
把移風易俗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海滄區以建設“清風村居”為契機,聚焦婚喪喜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推崇“婚事新辦、喜事不奢辦”等理念做法,切實把基層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
定目標、明要求、抓履責,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圍繞“四個一”(一個機構、一個方案、一個意見、一個平臺),海滄成立了由區紀委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區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包括相關區直部門、街道、駐區單位和國有企業等30家單位,并出臺了移風易俗工作方案,明確了總體目標、領導機制、工作內容和保障措施。在出臺《關于規范民俗活動開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的指導意見》的同時,海滄區還建立了移風易俗工作微信群,通過巧抓關鍵點,齊抓共管,多措并舉,把移風易俗工作落細落小落實,推進全區移風易俗工作向縱深發展。
網格員、流動宣傳車走村串巷宣講,開展“家風故事征集”“最美家庭評選”……多層次、寬領域、全覆蓋,海滄區深入開展宣傳活動,不僅做好黨員、公職人員的宣傳發動,更重在抓好社會群體的教育引導,積極探索新思路、新做法,通過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讓“除陋習、樹新風”成為老百姓的共識。
移風易俗后的減負已成為常態
在海滄區各村居,移風易俗后的減負已成為常態,不僅少了“人情負擔”,還多了公益慈善。不久前,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海滄霞陽應元宮修繕完畢,3000多名居民聚在一起,開了一場既隆重又簡樸的百家宴。“這次3000多人的大聚會,都沒高檔菜,這是最好、最生動的宣傳和實踐。”原來,新陽街道紀工委在得知霞陽社區將舉辦3000多人的百家宴后,及時與社區黨委、紀委溝通,并與活動主辦方華僑理事會協商,倡導和實踐移風易俗,不搞大操大辦。華僑理事會欣然同意,將撤掉高檔菜省下的16800元用來慰問低保戶和資助困難大學生。漸美村更是探索“社會+”的移風易俗新風氣,成立漸美村幸福食堂,凡本村戶籍、年滿75歲以上老人,在工作日時間的中午都可以到幸福食堂來吃飯。幸福食堂的資金來源,除了政府部門出資、鄉賢捐贈外,還通過愛心募捐及特殊節假日募款等方式籌集。
移風易俗新風來。海滄區還在村(居)建立專門的村史館或村史展示區,留住優秀鄉土文化的“根”。目前,全區已建成一所村史館、28所村史展示區。“多彩民俗迎清明文明新風詠流傳”等活動在清明時節開展;端午期間開展的“耕讀海滄傳誦經典”書院文化節等活動,吸引了眾多老百姓的積極參與……一場場別開生面的群眾性活動,將移風易俗理念絲絲滲透,文明新風吹進家家戶戶。
向社會公布移風易俗專項舉報電話和郵箱
為了堅決抵制歪風陋習,區紀委監委建章立制、劃出紅線,出臺執行《關于推進群眾反映強烈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在全區深入開展“深化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治理行動的通知》《關于規范黨員干部及公職人員操辦或參加民俗日和婚喪喜慶等相關事宜的暫行規定》等文件,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年度檢查內容,組織全區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強化監督執紀,高擎問責利劍。各職能部門、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也把移風易俗作為各類檢查考評、創建活動、評模評先和表彰推薦的重要依據,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聯合出擊,重拳整治。區紀委監委向社會公布移風易俗專項舉報電話和郵箱,盯住傳統節日和民俗活動組織開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黨員、公職人員違規操辦或參加大操大辦民俗活動等行為,部署開展黨員干部參加封建迷信活動自查自糾工作,對參與賭博的4名基層黨員予以黨紀處分;政法委、綜治辦、建設、文體、民政等部門各司其職,狠剎歪風陋習。
鐘山社區“兩委”、老人協會逢紅白喜事,便入戶倡導戒奢從簡;錦里村老企業家過世后,家人簡辦喪事,捐款30萬元給本村成立慰問孤寡老人專項基金;顏氏宗親捐款200多萬元修建開臺文化公園;漸美村鄉賢蔡宗澤先生捐贈400萬元興建禮堂,供村民婚慶喜事無償使用……海滄區43個村(居)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移風易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