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歌仔戲《僑批》濃情獻演 如意(左)與日興因布袋戲定情。伍晉 攝 僑批成為閩南華僑獨特鄉愁。伍晉攝 東南網11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14日,作為第七屆福建藝術節參演劇目,由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創排的歌仔戲《僑批》在福州大戲院上演。傳統中帶創新的歌仔戲音樂、寫意的舞美和演員們走心的表演,讓到場觀眾深深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 《僑批》由三獲中國戲劇曹禺劇本獎的曾學文創作,是他“歌仔戲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導演是中國評劇院著名導演韓劍英。演出陣容集中了廈歌的精英力量,其中,陳志明是歌仔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莊海蓉、蘇燕蓉、曾寶珠均為省級非遺傳承人。此外,蘇燕蓉是第一位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的歌仔戲演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僑批》的排練、演出,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與臺灣戲曲音樂協會合作,特別邀請了臺灣著名歌仔戲樂師、音樂設計柯銘峰等10名臺灣演奏員參與演出。劇團希望借助新劇目的排演,加強雙方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兩岸歌仔戲的發展。 在閩南語中,“信”讀作“批”,“僑批”即海外華僑與家鄉的往來書信,是一種銀信合一的特殊寄匯方式。2013年6月19日,備受全球華人關注的僑批檔案申遺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鴉片戰爭后,廈門辟為五口通商口岸,大量閩南人從這里被賣“豬仔”到南洋當苦力。最初到達南洋的華工,只能托熟人或同鄉把銀信捎帶回家,由此產生了專門負責傳遞銀信的水客。水客把性命交由無常的風浪,往返于唐山與南洋,將華僑辛苦賺來的錢和傾吐感情的家信送達千家萬戶,同時又把家里的回信帶去南洋,慰藉華僑孤寂的心靈。“僑批”因此成了華僑和僑眷的生命線,成為無數閩南華僑華人魂牽夢繞的鄉愁記憶和文化符號。 “一封僑批就是一個故事,浸透著海外僑胞的汗水和血淚,蘊含著他們對祖國、故里和親人的一片深情,昭示著他們對家鄉、骨肉的責任感?!碧氐刳s到福州觀摩《僑批》的廈門資深歌仔戲迷阿諾說,用閩南人最熟悉的歌仔戲來演繹這個題材,表現閩南華僑的這份情感,特別接地氣,特別能引發共鳴。 戲迷們給《僑批》點了好幾個贊:僑民之間互助的大愛與日興如意相戀的小愛交織相伴,植入董永與七仙女在槐蔭樹下的故事,有美好祝愿也有悲傷暗示,編劇贊;掌中木偶寓意將彼此交付對方,演繹“戲中戲”的別樣人生,導演贊;舞臺上彰顯唐山與呂宋地域特色,還有象征難逃的“網”,舞美贊;傳統曲調大膽編創,有閩味,更有生活味,作曲樂隊贊;日興、如意從少年單純到中年沉穩的自然轉變,亞香的賢惠與瘋魔,王家三少的“控制欲”,阿祥的身軀殘缺與精神圓滿……各個角色舉手投足間萬分投入,演員贊! 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主任林德和表示,七藝節演出后,中心將結合專家與觀眾的意見和建議繼續打磨該劇,力爭將其打造成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劇目。 故事梗概 為賺取向心上人如意提親的彩禮錢,黃日興聽信客頭的謊言下南洋,卻不知自己被賣了“豬仔”。礦工阿祥冒著生命危險護送黃日興逃離金礦,唯一要求是后者替苦力們把銀信送到家人手中,告知他們還活著。然而,用阿祥的性命換來生還機會的黃日興,迎來的卻是如意出嫁的嗩吶聲。黃日興無法拒絕鄉親們的懇求,毅然再次踏上南洋之路,替僑眷們送平安信,他從此成為一名南洋“水客”,他手上的每一封信,都是苦力和家人活下去的力量。 |
相關閱讀:
- [ 11-15]廈門民營劇團首次亮相第七屆福建藝術節
- [ 11-10]廈門五家藝術院團參加福建藝術節展演
- [ 11-07]廈門新圩學校舞蹈節目《龍舟賽》 參加省藝術節展演
- [ 11-01]上海國際藝術節江蘇文化周開幕
- [ 10-31]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謝幕 5天吸引3.6萬人次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