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教育國際高峰論壇昨日在同安一中開幕。
老師手把手教孩子書法。(資料圖)
人文獨特
這里有晨誦午讀暮省的傳統書香,也有全國領先的教育大數據平臺
熱衷探索
這里有大型人文教育活動,也有小巧精致的“活動即教育”探索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 余雪燕 黃靜怡 蘇燕瑜 圖/通訊員 何東方陳嘉新)昨日上午,2018新教育國際高峰論壇在大輪山腳下的同安一中拉開帷幕,近700名來自國內外的教育專家、名校校長參加。
盡管這只是一項民間發起的教育改革實驗,但其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從2002年迎來第一所實驗學校,到2017年,新教育已有來自全國的4000余所實驗學校、470余萬名教師和學生參與其中。
作為新教育每年一度的峰會,新教育國際高峰論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為什么這樣一場國際級別的教育盛會,會選擇同安?
“或許同安區的辦會條件確實還無法和大城市相媲美,但同安區的教育,卻有著獨特的人文內涵。”新教育實驗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表示,這里既有全國領先的教育大數據平臺和信息化應用,也有一直堅持晨誦午讀暮省的傳統書香;這里有濱海的現代化學校,也有山區小而美的校園。這里有大型豐富的人文教育活動,更多的是小巧精致、廣泛持續的“活動即教育”探索。“他們通過十幾年的‘可愛生肖’活動,讓孩子在房前屋后、一碑一石中品嘗到歷史的芳香;他們通過讓城市與農村孩子比挑土的‘趣味運動會’,讓就學條件差異大的孩子擁有一樣的自信”。
開展多彩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昨天的開幕式上,一個數字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僅2018年,同安學子就獲得國家、省級獎牌150多枚。
成績的背后,是同安區教育部門多年來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成果,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該區始終堅持的“活動即教育”的理念。
讓孩子上好學,是每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然而,客觀現實擺在眼前——同安農村人口多、外來人口多,很多學生基礎薄弱。更令人關注的是孩子心靈的成長,一方面,很多農村家長和外來務工人員不懂得和孩子溝通;另一方面,學習基礎差的孩子容易失去自信,迷失自我。
基于此,同安區實行大德育觀(活動即教育),圍繞“抓基礎、重建設、嚴管理、創特色、講實效”的工作思路,大力拓寬第二課堂活動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藝術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上好學”。
從2006年至今,同安區教育局連續13年主辦“可愛生肖”藝術作品大賽,先后征集上萬件作品,參與師生遍及同安區223所中小學、幼兒園。除此之外,同安區還連續舉辦6屆趣味運動會;連續組織開展6屆中小學書法現場比賽;連續組織開展8屆民間美術夏令營;連續組織開展22屆中小學生藝術節,逐步形成同安素質教育的常態。
這些活動的持續開展,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許多孩子在活動中建立了自信。許多孩子也在這些活動中,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數據顯示,區域、經濟、硬件、師資都不占優勢的同安,10年間有超過1000名孩子考上美術高校,其中不乏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知名院校。此外,同安區體育高考成績連續多年列全省前三。
關注心靈成長新教育在同安扎根
實際上,同安區“活動即教育”的理念,和新教育關注孩子心靈成長的理念不謀而合。
“我們的教育,太關注分數,對人的關注,對生命價值的關注,長期被忽略了。”朱永新教授昨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孩子的幸福比分數更重要。
“歸根結底是要養成孩子充滿活力的、自信陽光的、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他認為,“現在的家長很多都急功近利,總認為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要讓孩子建立他的自信心。如果不斷地批評、打壓,把他和其他孩子比較,孩子會慢慢失去信心,失去學習興趣,這是最可怕的”。
同安區的教育工作者很早就關注到這一點,這也促成了新教育在同安的落地。2000年起,同安就有了新教育的萌芽,先是有了一批活躍在新教育在線的資深網友,他們與全國各地的新教育人交流教育思想,研討教學設計。
2005年,同安區建設了網絡教育平臺——同安辰星論壇,與新教育開展網絡連線互動,一批中小學、幼兒園老師成為新教育種子,以同安教育的方式傳播、踐行新教育理念。
2010年,這些活躍在新教育在線的人,因為梧侶學校的創建而聚集在一起,他們在梧侶學校全面貫徹新教育“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梧侶學校成為同安第一所新教育實驗學校。同安與新教育實驗的聯系,也因此越來越緊密。2014年,新教育螢火蟲廈門站在同安扎根,成為全國品牌站點;2015年起,新教育人童喜喜、颶風等,將“全國百萬讀書寫公益閱讀行”啟動儀式放在同安舉行。
隨后,濱城小學、同安第二實小、五顯中心小學等學校先后成為新教育實驗校。隨著新教育實驗的不斷深入,晨誦、午讀成了許多學校亮麗的風景線,家校合作共育也成為大部分學校的共識。
好教育不怕考試實驗校成績斐然
搞新教育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成績?朱永新的答案是:“我們新教育不追求分數,但是我們不害怕考試。”他告訴記者,參加新教育的學校,一般來說成績反而會上升。因為有大量的閱讀,還有大量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行動,成績的提升是水到渠成的。
朱永新的這個觀點,在梧侶學校的實踐中得到了印證。這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95%的學校,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總成績全區第二,語文成績全區第一和及格率全區第一的好成績,大部分學生都考上了普高,成為同安教育的一個獨特品牌。
除了學習成績以外,梧侶學校還是廈門教育文明建設的一個范本,它實現了“千人食堂三無聲”和“百畝校園無垃圾桶”。
“整個梧侶學校的閱讀氛圍非常濃厚。因為新教育的成效,家長和孩子們共同融入,呈現出一張張笑臉。這就是我們新教育最想要呈現的效果。”梧侶學校校長陳條元說。
從2016年開辦就成為新教育實驗校的同安區濱城小學,同樣在新教育實驗中獲益匪淺。濱城小學校長林加進告訴記者,該校基于新教育理念,推出了學校“自在教育”的課程體系,“在新教育理念下,我們學校各種活動開展特別到位,孩子在學校這3年里能自在發展,家長對學校的評價也非常高”。
同安區教育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從這幾年的趨勢來看,試卷對孩子的閱讀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實行新教育的學校,考試成績或許會越來越出彩。
名詞
新教育
新教育實驗始于朱永新教授2000年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書中提出了“理想教育”的基本思想。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重視學習及閱讀習慣的培養,強調學校的責任以及教師、家長在教育活動中的示范作用,倡導家校合作共建。在不斷的發展中,新教育形成了十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筑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育。
朱永新在去年出版的《新教育實驗:為中國教育探路》一書中指出:“新教育的十大行動,雖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內涵,但是,由于這些行動是中國教育相對缺少的,所以顯得很迫切、很重要。”新教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的成長”,能夠讓每名受教育者獲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行、豐富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