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孚街道迎新春大型民俗文化踩街表演熱鬧非凡 各類文藝培訓班豐富了東孚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11月20日晚,一場以“維護社會穩定·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文化下鄉文藝匯演活動,在廈門市海滄區東孚街道后柯村熱鬧開場。由本土群眾演員帶來的精彩節目,結合有獎知識問答等形式,將掃黑除惡的理念和意義化入觀眾心田,大大增強村民共建和諧社會、和諧家園的意識。類似的匯演晚會,今年以來已經在東孚街道鳳山、鼎美、貞岱等村居舉辦了6場。“我們希望通過農村文化的振興,提升村民的精神生活品質,盡快補齊短板,實現產業興旺、生活富裕和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齊頭并進。”東孚街道黨工委委員、副主任郭翔宇對記者表示。 東孚街道以政府購買服務等各種方式,充分發動文化協會組織的力量,營造寬松活潑的文化氛圍,搭建豐富多樣的文化陣地,在新的社會形態中重構文化體系,全面激活民間的文化活力,讓民眾再次成為文化建設的主體。 鄉村巨變:從小漁村到大城區 自從1989年海滄臺商投資區成立以來,東孚這片曾經的漁村在不到30年時間內迅速崛起,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中型城區。 曾經的郊野鄉村迅速變身為熱火朝天的項目工地,現代化小區的高樓拔地而起。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海滄區在2015年撤銷東孚鎮,設立東孚街道辦事處。 與此同時,征遷改造也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財富。 2008年,鳳山社區(時為“鳳山村”)年人均收入僅為6788元,到2017年,這一數字已經翻了四倍,飛漲到28829元。 隨著地價攀升,類似數字還在不斷上漲。“最近3年,我們發放的征遷款就有20億元左右。”東孚街道相關負責人透露。 拆遷后,許多村民一夜之間坐擁萬貫,搬進了現代化小區,過上了讓很多城市白領都羨慕的生活。但是,社會結構和生活習慣的顛覆,卻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 高樓林立的天竺社區,是東孚街道各村居拆遷人口的集中安置地。“社區很多住戶彼此之間都是相熟的鄉鄰,但是搬進小區后,他們即便住在同一棟樓也很少串門,很多老人甚至整天把自己關在家里。”天竺社區原黨總支書記柯希霈曾向記者透露見到的種種“怪象”——有的把牛牽進小區,有的在陽臺上種菜養雞……他們在身份上“洗腳上田”成了社區居民,但在心理和生活習慣上卻來不及適應這種變化。 中年人和青年的問題來得更加嚴重。“突如其來的財富,讓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動力,成天不務正業喝酒賭博,產生‘懶惰病’;嫉妒攀比他人的拆遷額度,產生‘紅眼病’;大手大腳開銷,甚至賭博欠債后又找上政府,產生‘無賴病’。”東孚街道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總結道。 如何讓村民盡快完成思想上的轉變?成為東孚街道辦亟需破解的問題。 |
相關閱讀:
- [ 01-09]廈門湖里文創產業為老工業區注入新活力
- [ 01-08]借力國家文化出口東風 廈門自貿片區成文創產業新沃土
- [ 01-08]廈門思明區迎新春送溫暖文化進萬家活動開幕
- [ 01-07]廈門集美:文藝為用 成風化人
- [ 01-07]廈門集美:唱響時代新聲 展示最美學村
- [ 01-03]世界吳氏宗親今年11月中旬在廈門大團聚
- [ 12-30]海峽兩岸茶文化在廈門交流 16個“茶王”加冕
- [ 12-29]文化進萬家需要更多小分隊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