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徐景明 通訊員 謝靜)11月27日晚,隨著滿載旅客的歌詩達郵輪“大西洋號”緩緩離泊,2018年廈門國際郵輪母港(以下簡稱“廈門母港”)旅客吞吐量達到30.31萬人次,首破30萬大關,創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接待郵輪以來的最好成績。
廈門母港在今年年初制定年度發展目標時,將2018年旅客吞吐量預估為“有望突破30萬人次”,引發普遍關注——因為,2017年,廈門母港年旅客吞吐量為16.3萬人次,在我國郵輪產業發展進入瓶頸期的大環境下,30萬人次這一幾乎同比翻番的數據,實屬挑戰。
如今,這一目標提前一個多月完成,充分體現出廈門母港吸引力、輻射力、影響力的顯著提升,接待服務能力獲得各方認可;同時,郵輪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斷助推廈門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一帶一路”航線成為獨特優勢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介紹,今年以來,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地理優勢和僑鄉優勢,廈門母港深耕“一帶一路”航線,成為積極參與競爭、擺脫郵輪產品同質化的一大法寶。
比如,今年,廈門母港運營“一帶一路”航線12艘次,占據全國“一帶一路”航次數量的九成,全國首條跨東南亞六國的“海絲”航線也從廈門母港起航。
用好“一帶一路”優勢,講好中國故事,創新“郵輪+文化”模式,使廈門母港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今年3月22日,廈門母港啟動我國首個以郵輪為載體的“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交流推廣活動——“海絲路·閩南情”文化旅游匯;10月20日,啟動全國首個“媽祖下南洋”航次。同時,廈門母港也積極打好“世遺”文化牌,推出“郵你鼓浪行”“小白鷺廈門故事”等一系列文旅融合產品,讓郵輪旅客在廈流連忘返。
輻射力和接待能力進一步增強
先來廈門游,再上郵輪游。廈門國際郵輪母港在“郵輪+目的地”模式基礎上,依托鼓浪嶼核心品牌、廈門臨海旅游資源,進一步深化“郵輪+全域旅游”,通過“港航旅”強強聯手開展常態化合作。“當前,廈門母港致力于打造‘郵輪大交通’體系,以郵輪為主導的海鐵聯運、海空聯運快速發展,進一步提升母港輻射力。”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獲悉,為進一步提升接待能力,廈門母港“船、港、城”一體化發展正在提速:泊位及其后方的廈門最大城市綜合體“海上世界”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建成后,母港將擁有接待世界最大22萬噸級郵輪的能力,同時滿足市民游客在母港吃、住、游、購、娛等各種需求,推動新一輪港城融合、產城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