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提升目標100%完成 六個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通過生態環保部、住建部“回頭看”專項檢查 傍晚時分,海滄新陽排洪渠兩岸,不少市民正在散步,時不時可以看到白鷺扎入水中覓食。“這樣的場景,在前幾年是不敢想象的!”家住附近的老劉說,以前的新陽排洪渠,河道淤積、污水橫流、惡臭難耐,“簡直就是‘龍須溝’”。 全長約4.9公里的新陽主排洪渠,曾是國家部委掛牌督辦的黑臭水體。市、區相關部門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全面打響新陽主排洪渠整治攻堅戰,采取截污、清淤、生態修復及水質凈化應急服務等綜合措施。經過治理,新陽主排洪渠水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曾經絕跡的魚蝦回來了,附近的居民也把這里當成了一個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據介紹,今年,廈門省級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保持100%,10個國省控斷面全部達標,達標率100%,較去年同期的80%改善明顯;省掛牌督辦的劣V類斷面深青溪浦邊橋、東溪南門橋水質均已達標并已正式銷號;包括新陽主排洪渠在內的全市6個黑臭水體水質均達到消除黑臭水體標準,今年11月順利通過生態環保部、住建部的“回頭看”專項檢查。 全省率先100%落實小水電生態下泄流量 先后關停解列11座水電站,31座水電站全面完成生態流量下泄設施改造 如今,在翔安新圩鎮紫云嶺水電站上游,溪水潺潺流動已經成為常態。然而,在前幾年,水電站業主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把上游的水幾乎全部引去發電,導致約1公里的河道水流量急劇減少,甚至脫水干涸,由此造成河道生態失衡,魚蝦等生物基本絕跡。今年6月,在水利、環保等部門的要求下,紫云嶺水電站完成了生態下泄流量整改工作,曾經被水電站攔走的水,重新奔涌在河道上。 據統計,廈門現有水電站49座(同安45座,翔安4座)。市、區水利部門對照中央、省督查意見,立行立改,按照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原則,完成下泄流量核定和“一站一策”整改方案,全省率先完成水電站整改工作。截至今年8月,除市政府批準7座以供水和灌溉為主的水電站不予考核外,廈門先后關停解列11座,溪流來水自然下泄,剩余31座全面完成生態流量下泄設施改造、監控設施安裝及聯網,100%落實生態下泄流量任務,比省里確定時間提前了兩年半,在促進電站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方面走在前列。 |
相關閱讀:
- [ 10-22]廈門全面推行湖長制 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 [ 10-22]廈門出臺實施方案 全面推行湖長制 守護一湖碧水
- [ 01-10]用最嚴“湖長制”管好一池春水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