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 同安“醫”路前行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 保障全民健康
改革開放40年來,同安區醫療衛生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何東方 攝)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余雪燕)醫療衛生事業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改革開放40年來,同安區醫療衛生事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資料顯示,1978年,同安縣醫療衛生計生事業經費支出71.55萬元,人均平均期望壽命為63.34歲,醫療衛生機構135家,衛生技術人員642人;而2017年,同安區醫療衛生計生事業經費支出10320萬元,人均平均期望壽命已提升到78.05歲,醫療衛生機構385家,衛生技術人員3480人。全區已形成了涵蓋綜合醫院、中醫醫院、疾控中心、婦幼保健、皮膚防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和村衛生所的醫療預防保健服務網絡。
今天的“同安故事·四十年共同記憶”系列報道,我們來說說同安醫療衛生領域的成就。
區里就有大醫院 就近接受高質量救治
盡管已恢復健康,回想起當時的情況,吳先生及家人仍心有余悸,“如果沒有第三醫院醫療團隊的救治,我已經不在人世了”。
今年2月24日臨近中午,正在同安某工地工位上操作的吳先生,因暈眩一頭栽進泥漿池中,全身泥漿,口鼻內滿是泥漿,陷入深度昏迷,全身紫紺,處于瀕死狀態。
“患者被送往ICU時,心率高達160,呼吸道被泥漿堵死了,血氧飽和度甚至無法測出,情況非常危急,稍晚一步就無力回天。”第三醫院ICU主任醫師吳彬說,該院ICU團隊立即用吸引器清理患者的口鼻和大氣道,吸出大量灰黑色的黏稠泥漿。同時,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處理及經皮氣管切開手術,將大氣道內的泥漿充分清除。隨后,呼吸科又用氣管鏡對患者進行肺泡灌洗,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稀釋、沖洗,才將患者被堵塞的肺泡和支氣管打通。
經一系列緊急搶救,吳先生的狀況有所改善,但病情仍十分危重。當天下午吳先生出現了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無法維持氣體交換。所幸第三醫院很早就購買了ECMO相關全套設備,并派出專人進修學習。
ECMO全稱體外膜氧合,國外亦稱體外生命支持,是一種利用體外技術對病人的血液進行氧合并排出CO2的治療技術。穿刺、預充、置管、接上機器,任何一個步驟都要確保萬無一失,否則前功盡棄。ECMO開通后,吳先生的口唇從紫紺變得紅潤。隨后,在醫護人員五天六夜“走鋼絲”般的看護下,吳先生終于脫離了危險。
【成效】
形成醫療預防保健服務網絡
至2017年,全區醫療衛生機構共有385家,比1978年的135家增加250家,其中公立醫療機構15家,形成了以市第三醫院為龍頭,涵蓋綜合醫院、中醫醫院、疾控中心、婦幼保健、皮膚防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和村衛生所的醫療預防保健服務網絡。2003年廈門市同安區醫院更名為廈門市第三醫院,并于2007年由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升為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在醫療水平、科研水平、服務水平等各方面綜合能力顯著提升。該院目前是島外唯一能開展斷肢/指再植、腦出血介入治療、心肌梗死介入治療,高壓氧艙治療、緊急中毒治療、腫瘤放射治療、能獨立進行心臟復雜手術治療等的綜合性醫院。
村里可刷醫保卡 不出村即可拿藥
來到村部,把醫保卡交給村衛生所的醫生,刷卡、取藥,三兩分鐘,高秀鳳就拿到了她每天都要吃的降壓藥。
87歲的高秀鳳是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的村民。白交祠是廈門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海拔近千米,白交祠村也是全市最為偏遠的山村之一,從村里到鎮里,要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行走20多公里。
鄉村醫生也是村黨支部書記的楊明福告訴記者,以前村衛生所不能刷醫保卡,村民在家門口看病拿藥都得自費,許多患有慢性病、需要長期吃藥的老人家,為了省點錢,都會選擇坐公交車到鎮里的衛生院刷卡拿藥。
2014年1月,白交祠村的衛生所配備了聯上醫保體系網的電腦以及刷卡機,村民可以就近刷醫保卡,享有藥品零差價待遇。
村衛生所可以刷卡看病后,高秀鳳可高興了,“走幾步路就能拿藥,方便多了”。
【成效】
深化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
同安區不斷深化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基本藥物制度覆蓋所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所,鄉村醫生和村衛生所運行補助到位。
到2015年底,全區111個村衛生所均完成信息化建設并開通醫保刷卡服務,2017年全區村衛生所刷醫保卡服務15.72萬人次,金額達798.57萬元。
家里也能“請”醫生
享受體貼入微醫療服務
“我向貴院表示深深的謝意,并為貴院的求實精神點贊……”前陣子,同安區大同衛生院收到了一封感謝信。來信的是該院家庭醫生簽約患者吳火炎。
原來,此前吳大爺因病住院,出院后醫生囑咐要做電解質、肝腎功能檢查。可是今年6月,他的腿腳突然不靈便起來,無法正常行走。正在他糾結煩惱時,大同衛生院的健康管理師登門了,這讓他既意外又驚喜,“一般來說,簽約家庭醫生的患者需要年滿80歲才能享受到上門體檢的服務,可是衛生院考慮到我情況特殊,特地上門采血!”
吳大爺告訴記者,他今年74歲,妻子與他都患有糖尿病,大兒子精神殘疾,小兒子又遠在海外,看病拿藥很是不便。前年7月,他與大同衛生院簽訂了家庭醫生合約,此后,不僅有一整個團隊的醫生、健康管理師為他服務,就連拿到手的藥也增加至2個月,還省去了500元自費起付線。
吳大爺在信中還專門感謝了他的全科醫生蘇合成。“夏天的時候,我背上、胸口長了一簇一簇的紅疹子,還有些刺疼,原以為是普通的皮膚病,自己胡亂抹了些藥怎么都不見好。我就拍了照片給蘇醫生看,他診斷出是帶狀皰疹,當天上午就通過家庭醫生的綠色通道幫我轉診到第三醫院,省去了我不少麻煩!”
吳大爺說,平日里蘇醫生對他十分關照,不僅耐心熱情、不厭其煩地為他答疑解惑,還常常主動詢問他的健康狀況,給些建議。最重要的是,吳大爺的大兒子上醫院取藥時,蘇醫生都會親自安排、囑咐,他的大兒子回家也總念叨蘇醫生是好人。
【成效】
實現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基層
從單純的救治走向加強預防、注重保健,從單一的醫療衛生服務走向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全方位健康服務,多年來,同安區加快醫療改革步伐,推廣以慢性病為切入點的分級診療工作,以“慢病先行、三師共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突破口和切入點,實現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至基層。2016年-2018年,同安區共投入1293多萬元為家庭醫生簽約群眾服務,簽約人次達45.9萬人次。今年9月,廈門同安區總醫院揭牌,由此,該區所有公益性醫療衛生資源正式組成了一個以市第三醫院為牽頭醫院的緊密型聯合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