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文學院的同學們饒有興致地了解展品。(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隨后,各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也都親臨現場,向師生詳細介紹了這些文化瑰寶并分享了他們和“非遺”的故事。漳浦剪紙傳承人黃孝敏為大家帶來福建漳浦剪紙的介紹,令大家深切體會到了漳浦剪紙藝術作為一門古老的漢族民間技藝的源遠流長;福建農民畫傳承人陳其園將農民畫古往今來的歷史娓娓道來,一幅幅植根閩鄉、傳統優良、具有福建風土人情特質的繪畫佳作在老師的精彩介紹下生動了起來;木偶頭雕刻藝術傳承人徐強帶領師生一同走進木偶頭雕刻的世界,向大家傳遞這門傳統民間工藝美術的豐富內涵與鮮明民族特性;漆藝文化傳承人張學平帶來漆線雕的故事,展現這一藝術瑰寶非凡的觀賞性與藝術價值;惠和影雕第十六代傳承人李雅華帶領大家一同感受這獨特的影雕文化。五位傳承人的精彩講解幫助在場師生加深了對非遺文化的理解。 各色各樣傳統藝術形式的精彩亮相吸引了不少人文學院的同學們積極參與其中。2018級本科生王雨彤為本次活動濃郁的文化氣息深深感染。她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形式和內容上的古老,同學們很少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并了解到這些凝聚著勞動人民智慧的民間藝術瑰寶。此次活動,讓傳統工藝與新興科技巧妙結合,使其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眼前,成為校園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為一名人文學院學子,自己愿意接過傳統文化的接力棒,在未來前進的道路上不斷為文化創新事業注入活力,出謀劃策。 據悉,“印象非遺”展覽活動只是本次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諸多系列活動的開始,在接下來的整個學年,人文學院還將陸續主辦“解讀非遺”“創意非遺”“尋訪非遺”等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形式多樣的活動。“解讀非遺”是通過課程、講座、沙龍、知識競賽等形式對“非遺”知識和技藝在校園中進行普及;“創意非遺”是對“非遺”傳承和發展思路進行創意征集;“尋訪非遺”則是倡導同學們走出校園,進行和專業學習相關、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