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一位市民從銀行取出嶄新的鈔票。
廈門日報訊 您還用紙鈔發紅包嗎?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無論是形式還是意義,微信紅包等電子紅包,暫時還無法取代實體紙質紅包的地位,節前新鈔的需求依然旺盛。
銀行說
取款業務節前激增
補充新鈔滿足需求
前日,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家銀行發現,市民們對“取新錢,包紅包”的偏好依然不減,尤其喜愛嶄新的鈔票。因此,春節前,新鈔的需求變得旺盛起來。大部分營業網點表示,與去年相比,換領新錢的業務量相差不大。“大家還是和往年一樣,喜氣洋洋地來取錢。”工商銀行的一名大堂經理對記者說,部分客戶會在ATM機先取出一定數額的現金,再到柜臺將其中“不滿意”的舊票兌換成新鈔——而該網點當天早上才加過鈔的一臺ATM機,到上午11點左右已經被取空。
在光大銀行的某一網點,一名柜員告訴記者,一周前,她每天只經手兩三筆取款業務,但這兩天業務流水激增,“取款的筆數比平常多了三五倍,而且都點名要新鈔包紅包用。”此外,她還提到,也正是從這一周開始,從上一級機構調撥下來的現金齊刷刷變成了新鈔,“平日申領的紙幣里基本見不到新錢,最近大變樣了。”她說,這些新鈔大有可能是人民銀行金庫為市民的新春紅包需求而特意補充的,提前散發給各個銀行網點,為全市做好供應新鈔的準備。
不過,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銀行的工作人員表示,包紅包作為現金的重要使用方式,還是受到了電子商務的沖擊。“來取現錢的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中國銀行某一營業網點的客戶經理說。此外,光大銀行的一名柜臺經理也表示,就其所在網點而言,現金量有一定程度的縮減,節前來取或換新錢的人也略微少了些。
市民說
一年只取一次現金
都用在春節紅包了
自從電子支付開始流行,市民林小姐的家中便不再備現金。但在前日,為了包紅包,她特意取出了2萬元現鈔。“我一年只取一次錢,都用在春節。”她說,這個“標準動作”她已經連續做了三年。盡管如今,電子支付已經覆蓋到加油站、停車場等生活的各個角落,但林小姐依然表示,包紅包還是要包紙幣才說得過去。她顧慮的是長輩不方便用電子賬戶,數字也更冰冷,不能像傳統紅包一樣在過年帶來同樣的暖意。“從禮貌上來說,拿著手機掃碼、轉賬,也讓壓歲錢有些變味。”
昨日,記者在某銀行網點見到市民張大爺,他擁有自己的微信錢包,也熟悉線上轉賬操作,但依然選擇了排隊將現金取出。“壓歲錢塞在小孩子的枕頭下才能壓得住‘祟’,能給在新年討個平安順遂的好彩頭,如果發微信紅包,難道要把手機壓在枕頭底下嗎?”他告訴記者,每年,他都要親手把紅包封好,逗孫子說一籮筐吉祥話,最后才鄭重地給出去。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新型的支付方式也的確帶來了紅包形態的改變。市民林阿姨說,對于一些年齡較大的晚輩,她選擇尊重他們的“無現金”生活方式。“發微信紅包更方便孩子平時電子支付的習慣,心意到了,沒必要刻意要走現金的形式。”但對于年紀更小的娃娃來說,她依然會包上一個傳統的紅包,“一方面,小孩沒有自己的賬戶,另一方面,這個美好的儀式值得被傳承下去。”林阿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