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民生 > 正文

廈門同安祥平祈福甜粿重達1500斤 寓意“年年高

2019-02-14 18:10:49黃文水?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寓意“年年高” 祈福甜粿重達1500斤

祥平“大籠甜粿傳統制作技藝”列入第六批省級非遺推薦名單

人們競相與大籠甜粿合影沾喜氣。

清代保存至今用于制作大籠甜粿的模具。

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黃文水 通訊員 蔡力 黃秀萍)昨天是正月初九,廈門同安祥平街道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如期登場,鳳崗社區洪氏宗祠門口,兩柱約1500斤的大籠甜粿(年糕)驚艷亮相,蔚為壯觀。

這是祥平街道鳳崗社區崗頭恢復制作大籠甜粿民俗的第9個年頭。據同安區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正月初九崗頭制作大籠甜粿敬天公的習俗及其制作工藝,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堪稱閩南一絕。目前,祥平“大籠甜粿傳統制作技藝”已被列入福建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單進行公示。

9年連續報道提升知名度

列入省級非遺推薦名錄

昨天一早,鳳崗社區人流如織,洪氏宗祠門口,每柱700多斤的大籠甜粿十分壯觀。“一到農歷正月初九,我們就有蒸不完的大籠甜粿,一年更比一年高。”鳳崗社區老人協會會長洪振宗說,相比9年前,今年的大籠甜粿更大更高了,蒸制大籠甜粿已經成為祥平鳳崗人的年度民俗大事。不少遠嫁的鳳崗女兒,也在昨天回到鳳崗,共慶佳節祈福。

9年前,曾刊發了《祈福甜粿一個700多斤,消失60年的民俗同安重現》,報道祥平街道鳳崗社區崗頭恢復制作大籠甜粿的民俗。該民俗可追溯至清朝早期,本報連續報道9年,這項民俗的知名度也逐年提升。2013年,“崗頭大籠甜粿手工制作技藝”正式入選市級非遺名錄。

洪振宗說,令人興奮的是,“崗頭大籠甜粿手工制作技藝”沖刺省級非遺有了新進展。記者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官方網站獲悉,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單于去年12月進行公示,由同安區祥平街道鳳崗老年人協會申報的“大籠甜粿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新增項目名錄,屬于“傳統技藝”類別。

用材用料按比例“年年高”

寄托海外僑胞的鄉愁

民俗是歷史的再現,也是鄉愁的寄托。昨天,鳳崗社區將“大籠甜粿傳統制作技藝”上墻展示,引來了不少居民的關注。

同安區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要蒸做大籠甜粿并不容易。一籠超級大年糕,需要糯米粉432斤、蔗糖近300斤,加水蒸熟后,一籠甜粿的重量達到700多斤,兩柱約1500斤。用材用料除了按照比例搭配,每年都要在前一年的基礎上有所增加,象征“年年高”。

剛開始制作時,需要30多名壯漢,用4口大鼎、8個大蒸籠同時開蒸。以前燃料用的是大塊木頭,要蒸兩天兩夜才能蒸熟。現在改用大煤氣罐,也要從早上6點蒸到晚上7點,長達13個小時,才能完成整個制作工藝。

廈門地方史專家顏立水說,蒸大籠甜粿敬天公的習俗源于同安祥平,如今這不僅是一種習俗,更寄托著海外僑胞的鄉愁。隨著一代代先民的出海,敬天公的習俗也被帶到世界各地。據介紹,不僅是閩南,包括臺灣、香港和澳門等地區,在閩南籍人群居住的地方,每逢新年家家戶戶都有蒸做甜粿敬天公祈福的習俗。因此,傳承該民俗,對促進海內外鄉誼聯絡,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

據了解,鳳崗社區崗頭制作大籠甜粿民俗始于清朝早期,延續到1951年,因客觀原因,該民俗在崗頭消失。2011年農歷正月初九,在祥平街道重視下,在全體村民的呼聲中,消失了60年的歷史民俗在同安重現。

揭秘

制作大籠甜粿

8塊模板是關鍵

制作大籠甜粿的關鍵是傳承自清代的模具。這套模具由8塊木模板組成,拼成八卦形狀的粿桶。

制作時,先將粉、糖按比例配好,接著是揉面,再將揉好的面放于蒸籠中,上籠蒸制。蒸好后,倒入事先拼好的粿桶內。每層約16至20厘米厚,鋪上豆皮、擦上芝麻油分離,以便日后好分拆。逐層加高,直到原料用完,最后在頂層加疊木制瑞獅。

甜粿整體凝固后,拆去木模。敬拜天公禮儀時,拆除八角形木模后吉祥圖案紋理顯現,就成為一籠壯觀的大籠甜粿。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