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可持續發展,探索服務更社會化 這幾天,同安東山民俗文化志愿服務協會會長劉志勇正忙著組織志愿者們到同安的偏遠鄉村中看望老兵。這支前身為同安東山古廟志愿服務隊的隊伍如今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擁有超550名注冊志愿者隊員,今年志愿服務協會已經開展了30余場志愿活動。 “去年,我們總共開展了128場志愿服務活動,基本上周周有服務,周周獻愛心。”劉志勇說。當一開始他和幾個朋友的熱心志愿舉動逐步吸引了一大批“同道中人”加入后,隊伍也逐漸往規范化、專業化道路發展,2017年,協會在民政部門正式注冊。如今,隊伍內還包括了8支民俗文化文藝隊,和劉志勇一樣覺得“有時間有愛心就做志愿者”的大有人在,他笑稱“每次發布任務,都有點‘一呼百應’的感覺”,志愿服務很有氛圍。 而為了帶好隊伍,劉志勇在東山民俗文化志愿服務協會內發展了47個骨干隊員,由骨干隊員負責對志愿者們的具體組織聯絡,每個月15號,服務隊還會組織骨干隊員的例會,針對近期的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大家獻謀獻策。 在加強志愿隊伍組織管理,促進規范化發展方面,有不少志愿服務隊的做法不謀而合。 隨著許多志愿隊伍“由小到大”,逐漸發展成為凝聚一方熱心人士的志愿服務力量,所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也越來越多,有志愿者表示,缺少穩定的必要經費支撐成為隊伍發展面臨的窘境。 例如由多名長期專注于專業公益救援的志愿者組建的廈門市曙光救援隊,這支隊伍對日常意外事件和各類大型災害發生時遇到危險的人員提供免費幫助,被授予廈門“十大平民英雄”等榮譽稱號。專業救援不可避免地涉及專業設備、交通等方面的花費,此前曙光救援隊多依靠隊員自籌資金、社會捐助、講座報酬等渠道籌集經費,但隨著救援任務量的加大,隊內資金也難以維持正常運轉。 去年,曙光救援隊向社會公布財務報表,并在互聯網平臺上發起了“輕松籌”項目,短短八天之內就籌集到了65萬元,但也只是解了“一時之困”。廈門市人大代表呂韶鳳表示,可考慮從“政府購買服務”入手,對參與應急救援的民間救援隊給予專項補償,并在適當時機推動納入國家應急預算范疇,從根本上解決經費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同安區正積極推動志愿服務社會化,推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志愿服務新模式,探索形成由文明辦下單——發布項目,企業買單——資助項目,志愿者組織接單——實施項目的“三單”模式。 今年,劉志勇所在的同安東山民俗文化志愿服務協會就獲得了20余萬元的政府經費支持,這些經費將被用于活動布置、必要的交通和伙食等消耗。 |
相關閱讀:
- [ 03-16]廈門戊肝疫苗將在美臨床試驗 首例志愿者下月接種疫苗
- [ 03-15]廈門市志愿者聯合會舉行第二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
- [ 03-14]廈門思明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志愿者種下百棵臺灣欒樹
- [ 03-13]廈門市集美區衛計系統志愿者進社區送健康 踐行雷鋒精神
- [ 03-12]集美一批小記者和小志愿者上崗
- [ 03-12]坑內社區書院:老年志愿者清潔家園
- [ 03-11]廈門翔安小志愿者上街義賣報紙 爭做有愛人
- [ 03-09]廈門一車輛陷入邊溝 志愿者冒雨合力拖出
- [ 03-06]廈門湖里區優秀志愿者都有機會被授予專屬易通卡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