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中小學幼兒園實行陪餐制度,此前廈門多校已落實——
以陪伴守護校園“舌尖安全”
25日中午,廈門江頭中心小學的老師們正在食堂內陪同低年級的孩子們吃午飯。
廈門江頭中心小學的老師正在食堂內查看孩子們吃午飯。
東南網3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 潘抒捷/文 施辰靜/圖)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始終牽動著社會關注,如何讓校園“舌尖安全”更有保障?
近日,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衛健委三部門共同發布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再次為學生在校用餐上了一道“安全鎖”——規定要求,從4月1日開始,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
事實上,在廈門的多所學校中,早已實現了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記者走訪了部分學校,在確保學生在校用餐安全方面,這些學校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明廚亮灶,抓好“第一環節”
3月22日中午11時45分,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的學生們在值班老師的引導下,有序地走進食堂。
據校方摸底,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3000余名在校學生中所占比例達92%,60%以上的孩子只能在外就餐。“我們調查發現,這些孩子基本在午托班‘小飯桌’或學校周邊小餐飲店解決午餐。”校長戴曙光說,為了最大程度地確保孩子們吃得安全,學校于前年暑假投入數百萬元,在霞光和霞陽兩個校區分別籌建了自辦自管的食堂。
在學校負責食堂管理的魏老師介紹,目前該校有1800名學生在學校食堂吃午餐,每天每餐一定有至少一名學校管理人員和值日教師和學生一起排隊、付款購餐、同區域就餐。學校還會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魏老師表示,為了對午餐的食品安全進行有效監督,學校還邀請學生家長來食堂當“監工”。
事實上,保障學校食堂供餐的安全、衛生與質量,陪餐制度是“最后一環”,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明廚亮灶”。戴曙光告訴記者,明廚亮灶是廈門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項目,多個部門出臺了鼓勵措施,教育部門就對公辦學校食堂和部分民辦學校直接撥付資金建設。
“我們用手機登錄App,學校食堂內各部位的情況就能一覽無余,可看到對食堂儲運、加工、供餐的直播,能實時監控餐食的制作流程。”學生家長熊冬林說。
陪伴用餐,家長參與監督
事實上,陪餐制度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追溯到2012年,在教育部等15個部門印發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中,就曾提到“供餐模式應逐步以學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為確保食品安全,學校負責人應陪餐,餐費自理”。
廈門市江頭中心小學校長陳鴻芬介紹,自打學校在2007年9月開設食堂并通過招標引入食堂經營方后,幾乎每天中午,她只要在校就會與學生一同用餐。
25日中午11時45分,江頭中心小學的學生們下課后陸續走進食堂。結束當天上午的會議后,陳鴻芬也步入食堂,和往常一樣,在坐下用餐前,她先在學生中間轉了一圈,還到打菜窗口看了看。
在陳鴻芬看來,學校負責人、老師也一同在食堂用餐,就是對食堂最大的監督。此外,學校的膳食委員會、家長義工則引入了熱心家長的力量,監督校內食品安全做得更到位、更細致。據悉,學校的膳食委員會和學校食堂同步成立,成員包括了食堂餐飲負責人、家長、老師和學生代表。
每天早晨,膳食委員會的老師和家長代表都會到食堂檢查食材是否新鮮,是否按標準采購等,中午學生用餐時,不僅學校的食堂監督員老師會到場,膳食委員會的成員和個別家長義工也會到食堂查看。在學生用餐后,家長義工還會到后廚監督食堂人員將當天的剩飯剩菜處理好。
“膳食委員會每個月都會進行一次固定會議,討論平常發現的問題的解決落實情況,集中再理順。”陳鴻芬說。而在此次新規中,不僅要求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還要做好相關陪餐記錄。
常態化運轉,用餐安全“零容忍”
在采訪中,不少學校負責人表示,“陪餐”并做好規范記錄,以此倒逼食堂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基礎上,更加注意提升供應質量和服務質量。
此次三部門聯合發布的《規定》還提出,對于有條件的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家長陪餐制度,且學校對陪餐家長提出的意見建議應及時調查處置,并向家長反饋。
“陪餐制度的重點還在于常態化,只有監督不間斷,才能為校園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許多家長看來,陪餐也能創造更多老師和學生交流的機會,促進老師了解、關愛學生。
而對于校園食品安全工作來說,陪餐制度僅是其中一環。不久前,廈門市教育局也發布了《廈門市加強2019年春季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區教育局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的監管責任,督促學校落實食品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實行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第一責任人制。
在新發布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中還提到,學校應當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營養健康管理人員,建立并落實集中用餐崗位責任制度,明確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相關責任,通過加強主體責任、常態化監督和家校社會通力合作,學校的食品安全方能有更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