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墻石構件和丞相坊石頭是“親戚”嗎? 同安古城墻與蘇頌丞相坊相鄰,市民猜測墻體中鑲嵌的石構件可能來自丞相坊 廈門晚報訊(記者 黃文水)古樸的蘇頌丞相坊、斑駁的同安古城墻,兩者近在咫尺,一個殘損不堪,一個飽經滄桑,在歷史長河中,它們有過怎樣的交集?昨日,廈門同安教師李志藝路過省級文物同安城墻發現,墻體中鑲嵌了多塊帶有花紋的花崗巖石構件。“幾十米外的蘇頌丞相坊碰巧也缺失了不少石構件,這些砌在城墻上的構件疑似丞相坊失落的石頭。”李志藝向本報反映此事,記者進行實地走訪。 城墻上的石構件與周邊石塊明顯不同 古樸斑駁的石頭鑲嵌在古城墻中部,其中有三塊圓柱形青石,雕刻精美,另有花崗巖材質的柱形紋樣條石,以及渾厚質樸的石構件,看上去和墻體周邊的石塊有著明顯不同。 “這些特殊的石頭,讓我想起不遠處的蘇頌丞相坊。”李志藝留意到,位于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雙溪校區內的古牌坊有殘損,“這些石頭,會不會就是蘇頌丞相坊失落的石構件?” 記者走訪發現,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雙溪校區內的蘇頌丞相坊,距離發現城墻石頭的地方,直線距離不到50米,材質也接近。 城墻成為省級文物,丞相坊殘缺不全 記者從同安區文化和旅游局獲悉,2013年1月,同安城墻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文物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以夯土筑造,元代至正年間(1335-1340)改為石砌,明萬歷年間(1573-1620)擴建。城墻周長2700多米,開辟5個城門。1926年修建道路時,大部分城墻被拆除,僅存東門至南門沿溪一段城墻遺跡;1996年,對此段城墻進行修繕,并復建垛堞等。 幾十米開外的蘇頌丞相坊,是廈門地區現存最早的石坊。《同安古牌坊》記錄,在東溪之畔,孔廟之北,綿延的古城墻上,有一株綠色如蓋的大榕樹,樹下默立著蘇頌丞相坊。民國版《同安縣志》記載:“丞相坊,在朝天門南轉,為宋蘇頌立。舊名榮義,朱子改今名。明成化十五年,知縣張遜重建。”可惜,歲月磨洗,蘇頌丞相坊已坍塌,現存有立柱和小額坊,由花崗石雕成,殘缺部分不知去向。 兩處古物有無聯系,專家說法不一 相距不到50米,一個缺了石頭構件,一個多了風格不同的構件,兩者會有關聯嗎? 同安文史專家陳金城撰寫過《同安古城墻史話》,他認為,現存的同安城墻從元代“用石內外砌之”算起,距今有660多年的歷史,而蘇頌丞相坊重建于明代,時間上對不上;其次,蘇頌丞相坊歷來為官方所重視,被破壞后,石頭拿來砌墻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文史專家顏立水認為,不排除兩者有關聯的可能性。一是蘇頌丞相坊粗碩渾樸,結構簡約,石頭材質都為花崗巖,加上古城墻歷經戰火,多有修繕,兩者距離太近,不排除就地取材的可能。同時,多次修繕古城墻的石頭從何而來,目前文獻中均沒有明確記載。 明年是蘇頌誕辰1000周年,同安區擬對蘇頌公園進行改造提升。顏立水建議,蘇頌丞相坊與其放在校園內默默無聞、殘破不堪,不如遷移到改造后的蘇頌公園,進行異地保護并修復。 |
相關閱讀:
- [ 04-17]廈門湖里區同安區全力推進舊村改造和鄉村振興各項工作
- [ 04-16]324國道跨線橋預計10月完工 建成后同安居民進出島更便捷
- [ 04-15]廈門同安區:政府搭臺 企業拿到環保“體檢單”
- [ 04-12]廈門同安區祥平街道便民服務出新招 居民辦事更順暢
- [ 04-12]廈門同安鳳祥社區價格糾紛調解工作模式獲點贊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