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人士就業創業,專業機構來幫忙 廈門市殘疾人創業創新孵化基地舉辦創業沙龍。(受訪者供圖) 康復者在“圓夢苑”康復休閑吧服務顧客。(資料圖片) 康復者在“車美容”康復洗車場工作。(資料圖片) 東南網5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潘抒捷 通訊員 陳鷺)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全國助殘日。今年助殘日以“自強脫貧,助殘共享”為主題,呼吁社會各界扶殘助殘,勉勵殘障人士自強自立。穩定就業與自主創業,是殘障人士積極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廈門,一些醫療機構和社會組織致力于提升殘障人士的自理能力,提供精準的職業培訓和崗位匹配,努力拓寬就業與創業的渠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就業不易,創業更難 說起謝啟明,廈門人都不會陌生。年幼時因意外失去一條腿的他,4年前報名成為一名義務交警,此后那個拄著拐杖在車流中指揮交通的身影,感動了無數人。有一次,謝啟明到北京培訓,發現當地有一個“中途之家”,專門為傷者提供生活自理能力和職業技能的指導培訓,這讓他萌生了將平臺“移植”到廈門的想法。 “廈門雖然擁有完善的殘疾人康復中心,但缺乏傷友交流的平臺。”謝啟明說,不少傷者依賴家人照料,生活狀態較閉塞。2016年,他創辦了廈門市中途之家脊髓損傷者服務中心,投入數十萬元對場地進行無障礙化改造。在這里,面積約400平方米的區域內設有生活區、活動區、培訓中心和創業中心等。 廈門“中途之家”除了致力于提升殘障人士的自理能力外,還提供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謝啟明認為,自食其力是大家融入社會的重要途徑,但他也坦言,穩定就業對于這個群體來說并不容易。 首先是用人單位接受度不高。謝啟明說,廈門“中途之家”一些有就業意愿的傷友,都有過“盡管符合崗位要求但由于身體缺陷被婉拒”的求職經歷,甚至有些企業對殘障人士缺乏尊重。其次是工作環境限制。謝啟明告訴記者,曾有一些愛心企業家表示愿意為殘障人士提供一些崗位,但走訪后發現缺少相應的設施?!氨热鐝S區沒有配備無障礙衛生間,殘疾人員工不可能每次都尋求同事幫助。”他說。 事實上,就業難同樣是精神障礙康復者面臨的問題。仙岳醫院醫務社工部工作人員陳巧梅告訴記者,精神障礙患者康復出院后大都待業家中,就業率很低。即便進入職場,就業面也很窄,大多是相對不需要溝通交流的崗位,實際上并不利于融入。 就業不易,創業更難。3年前,廈門市大眾創業就業促進中心建成并運營省內首家殘疾人創業創新孵化基地。該中心理事長柯明國說,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許多殘障人士也有創業的好點子,卻因缺乏相關知識和技能而無法起步。 |
相關閱讀:
- [ 04-24]廈門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辦法等政策修訂出臺
- [ 03-23]廈門BRT助殘疾乘客乘坐 三個站點“無縫銜接”
- [ 12-29]殘疾理發師逆襲成“楚天名匠” 謀生手藝成就公益人生
- [ 11-26]39年前她不顧親友反對嫁給殘疾丈夫 用愛撐起一個家
- [ 11-13]照顧智力殘疾小叔30年 普通農婦演繹人間大愛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