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側重“授人以漁” 近年來,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問題備受重視。圍繞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廈門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民革廈門市委等相關部門機構和楊麗松等代表委員,先后提出重視頂層設計、整合和擴大培訓資源、完善培訓評價體系等建議。 這項工作在各方關注下開展得有聲有色。早在2014年,同安區就被省農業廳確定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試點縣、區,先后認定多批新型職業農民。此后,廈門有關主管部門又先后出臺一系列實施意見和方案。去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被納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開始大規模、系統性地組織農民“上學上課”。 廈門市農村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首先從配強師資入手,聘請國家、省、市級專家及研究員、職業教學經驗豐富的高校教授、教學生產結合緊密的專業老師、長期服務在生產一線的農業專家、農業領軍人才和鄉土專家作為授課教師。同時,按農業生產重點環節,分階段分專題安排集中培訓,實現產業周期全程覆蓋。 這些培訓課程“含金量”高,側重授人以漁。尤其是精準施教,根據不同對象開展不同類型的培訓,從根本上激發農民參加培訓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黃車輪多次參加各類技能輔導培訓,特別是2016年經農業部門推薦,考上福建農林大學成人高等教育經濟管理專業,開始為期三年的學習。“除了平時函授之外,每學期我們都會到福州進行20天的面對面授課?!彼f,經過學習培訓,不僅掌握了農業種植等專業技能,也了解互聯網時代農產品營銷等新思路和新模式。 據悉,廈門注重培育發展職業農民新生代,優先選擇種養規模大、學習意愿強、文化程度高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骨干成員等作為培育對象,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質量和效果。僅去年一年,全市培訓新型職業農民5050人次,有效緩解了“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等問題。 “能人”示范,發揮帶頭作用 當然,培訓課程絕非“紙上談兵”。去年底,廈門經自行申報、各區推薦、實地調研、社會公示等流程,確定了莊家寶蔬菜合作社、百樂居家庭農場、塔斯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首批10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突出培訓的實用性。 除課堂學習外,學員在這些基地還能交叉進行現場考察、實操培訓和生產實踐。以塔斯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為例,這家擁有現代化植物工廠綜合體的企業,與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開展合作,建有博士生、碩士生實習基地,學員可以進行中草藥材的培育研究、開發應用等方面的實訓。 郭防是莊家寶蔬菜合作社的理事長,憑借標準化種植、嚴格檢測與可追溯體系,與多家商超建立了供貨關系,產品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我們被確定為培育示范基地后,每個月不定期舉行三次培訓,參加人數多則80余人,少也有50人左右。”他告訴記者,除了傳授諸如“用添加白糖的植物油防治蚜蟲”“有機肥添加益生菌防治蟲害”等技術外,還結合自身經歷從品牌建設、銷售渠道拓寬等方面提出建議。這些來自一線的鮮活經驗,讓受訓學員受益匪淺。 黃車輪在接受各種學習和實訓后重新規劃:先把原來承包的土地改種臍橙,隨后又承包大帽山農場的300多畝油茶樹,并在果樹下養殖雞鴨,發展林下經濟?!拔覀冊趨⒓愚r產品展銷會的同時,利用互聯網發展電商、微商銷售?!彼f,山茶油每公斤銷售價格將近300元還供不應求,散養雞蛋的訂單已經飽和。 據介紹,主管部門今年將結合“互聯網+農業”、綠色農業、數字農業、農業物聯網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班,同時,挖掘具有創業意愿和創業項目的培訓對象,以創業為導向,著重進行個性化精準培訓,設計個性化培訓課程,給予創業過程中資金場地、人力人才跟蹤和政策扶持。 |
相關閱讀:
- [ 06-14]同安農民畫等省級非遺項目 廈門同安有12個
- [ 06-11]黃士元:一輩子為農民寫戲的“拼命三郎”
- [ 04-16]廈門翔安今年270萬補貼農民購置農機 涉及十大類
- [ 04-09]思變中謀發展 翔安農民畫“玩”出新花樣
- [ 04-09]廈門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你借勢電子商務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