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時代印記 注入紅色動力
湖里區深入開展巡禮活動推進紅色文化挖掘傳承弘揚,為黨員群眾提供紅色精神食糧
湖里區建設局黨委組織黨員參觀五通燈塔公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雕塑。
學生們圍在一起,聽高崎小學原校長林振其講述紅色故事。
印有湖里區紅色文化點的“湖里文化小地圖”微信小程序鼠標墊。可掃描二維碼關注“湖里文化小地圖”微信小程序。
廈門日報訊(記者 葉舒揚 陸曉鳳 通訊員 徐淑純)前往紅色文化點學習革命奮斗史、聽退休老干部宣講團成員介紹光輝歲月、在黨旗面前莊嚴宣誓——今年五月以來,在湖里區委宣傳部的組織開展下,區屬各黨委(黨工委)積極組織近萬名干部群眾,參與“湖里紅色文化巡禮”活動。
“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以“湖里紅色文化巡禮”活動的火熱開展為代表,近年來,湖里區以挖掘修繕為根本、以黨員領導干部和青年學生為重點、以主題活動為載體,扎實保護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弘揚好紅色精神,取得了顯著成效。該區將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健全機制、深入挖掘、打造品牌,讓紅色文化在特區發祥地的傳承歷久彌新。
保護紅色資源 及時挖掘神山新“紅色遺址”
神山,海拔128米,是廈門島北岸的制高點。“人倒也不能讓國旗倒!”解放軍戰士前仆后繼,在炮火中接力,將解放廈門島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插在神山山頂。這是解放廈門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渡海登陸,意義重大,這一幕也被永遠記錄在1949年10月24日《人民日報》的頭版。
如今,這一紅色勝地正越來越多地被人提起。不久前,本報對神山進行了深入采訪,連續刊發關于神山背后的紅色文化的報道。在一位位老戰士、特區建設者們的講述中,一段段鮮為人知的紅色故事被挖掘出來,神山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從70年前的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到如今的高素質、高顏值,神山正煥發著新的光芒。在這個火熱的暑期里,不少人探尋著革命先輩的腳步,一批又一批的黨員群眾來這里感受紅色文化。“如今的神山,值得細細品味。”市民顏卿說,如今到高殿片區可以玩的東西變多了,每一處建筑似乎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歷史遺跡背后的故事尤其值得細細聆聽。
的確,對于生活在湖里區的黨員群眾來說,腳下這片土地就是優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里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尋找紅色遺址并不用去遠方。
近年來,湖里區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充分挖掘與修繕紅色資源,先后通過實地走訪、查閱資料和社會征集等方式,深入開展普查梳理工作。組織各街道和相關單位對轄區紅色文化遺存、記憶等進行收集、勘察和甄別,摸清了“家底”。最終,馬垅軍民團結大榕樹、中共(閩中)廈門工委高崎地下交通站、后蓮坪解放戰場遺址、廈門海堤紀念館被確定為首批紅色文化遺跡。2017年以區委區政府名義發文,公布紅色文化保護單位名單、區域范圍等,并進行統一授牌掛牌。
越來越多的紅色文化遺址之所以再放光彩,與湖里區對紅色文化資源挖掘的重視密不可分。如今,湖里區已啟動第二批紅色文化保護單位申報工作,那些許多人不曾了解的紅色遺址將再度被挖掘出來并加以保護,成為優秀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開展紅色巡禮 萬名黨員群眾訪勝地唱國歌
剛剛過去的2019年上半年,位于湖里區的廈門海堤紀念館顯得格外熱鬧。年初,湖里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組織開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教育實踐活動,主要領導帶隊參觀這里,共同學習、弘揚海堤精神;6月以來,湖里區屬各黨委、黨工委成員紛紛走進紀念館,感受“移山填海,團結奉獻,科學創新,自強不息”的海堤精神,傾聽解放廈門的革命故事和建設廈門的奮斗故事……
隨著轄區越來越多的紅色文化資源得到挖掘、修繕,在湖里區委宣傳部的精心組織推動下,一場覆蓋全區的“湖里紅色文化巡禮活動”在上個月火熱開展。區屬各黨委(黨工委)都行動起來,他們廣泛發動和組織轄區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企業職工、中小學學生,實地參觀廈門海堤紀念館、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神山、五通燈塔公園核心價值觀主題雕塑等紅色文化點,深入學習廈門革命史、奮斗史,在重溫崢嶸歲月中傳承紅色精神和特區精神。
為此,湖里區委宣傳部制定了活動籌備、活動實施、宣傳總結“三步走”的活動方案,讓此次紅色文化巡禮高質、高效。 “口袋書”面世之后深受大家喜愛,連不少湖里轄區之外的黨員群眾都希望閱讀,更是受到不少影視企業的高度關注。“一些編劇和導演閱讀之后,都表示要將這段記憶影視化,讓更多人有更直觀的感受。”區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口袋書”目前已經印發2萬多冊。“不打無準備之仗”,在活動籌備階段,區委宣傳部專門邀請文史專家黃國富,深入紅色文化保護基地采訪、收集素材,撰寫《湖里紅色文化記憶》,講述發生在紅色文化保護基地的真實感人的革命故事。開展地下斗爭的光榮歷史、解放軍浴血奮戰的光輝歷程、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事跡……這本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口袋書”,很快出現在巡禮目的地的書架上,出現在廣大干部群眾的手中,提升了活動的內涵。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活動要求,則讓紅色文化巡禮“有血有肉”。在湖里區委宣傳部的推動下,廣大干部群眾前往紅色文化點實地參觀學習,在活動現場聆聽老專家、老教師講述廈門革命和奮斗故事,并踴躍參與“網上緬懷先烈”“湖里紅色文化巡禮微感言征集”等線上活動。每一場活動都以齊唱國歌作為結尾,黨員群眾在宏偉嘹亮的國歌聲中,寄托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深切祝福。
為進一步擴大湖里紅色文化教育陣地的知曉率,湖里區委宣傳部創新運用“互聯網+紅色文化+文創”方式,嘗試將紅色文化點開發成“IP”。一方面,將紅色文化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納入到“湖里文化地圖”微信小程序中;另一方面,別出心裁推出了紅色文化特制鼠標墊、杯墊和環保背包等,獨特的宣傳品一面市即深受群眾喜愛。
既要完成“規定動作”,又要做好“自選動作”——湖里區屬各黨委(黨工委)紛紛因地制宜,結合各自的工作特點,創新開展紅色文化巡禮活動項目。湖里區工業園區管委會就將紅色文化巡禮活動列入6月份理論學習中心組的計劃內容,在廈門海堤紀念館現場學習,把理論學習拓展為“實踐+討論”;湖里公安分局黨委成員則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惠和石文化園學習名人家規家訓,用優秀文化筑牢防腐倡廉思想防線,營造風清氣正良好氛圍。
在區屬各黨委(黨工委)的號召下,150多批次、近萬名湖里各界干部群眾積極投身紅色文化巡禮,活動覆蓋范圍廣。湖邊花園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們齊唱國歌,康樂小學里的學生們主動了解國旗、國徽、天安門的知識,廈門外國語學校湖里分校的中學生在“網上祭英烈”活動中寄托哀思——覆蓋各年齡層,湖里區教育工委動員31個教育系統單位、開展了39場活動,參加人數2000多人次;而在湖里街道、金山街道等地,各社區也組織巡禮隊伍,讓紅色文化巡禮實現“全民參與”。
傳承紅色基因 在“英雄學校”開設紅色校本課程
在那炮火紛飛的日子里,他們一邊學習,一邊支前。煤油燈下,他們守護在電話機旁,確保上級的命令及時下達;公路上,他們搶修公路、扛運炮彈、站崗放哨手拉手接通電話線;陣地上,他們送開水、送糖果、擦炮彈……他們就是為人熟知的13名“廈門前線少年支前活動大隊”小學生,這支隊伍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則是“英雄小八路”,他們的光輝事跡是從廈門三中傳播開來的。目前,湖里區正在以“永遠的小八路”為題材制作宣傳短視頻,不久后將進行全媒體推送。
對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修繕、開展紅色文化巡禮活動,目的在于讓“紅色基因”有效傳承,讓“紅色精神”永放光芒。為此,湖里區緊緊抓牢青年學生這支紅色基因傳承的主力軍,大力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其深入人心。
“英雄小八路”就是絕佳的素材——這些廈門的小英雄不僅留下了感人的故事,更讓他們后來就讀的廈門三中被譽為“英雄學校”。時光飛逝、經典永存,經過對相關材料的收集、充實和豐富,廈門三中編寫了《永遠的英雄小八路》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紅色精神食糧”。廈門三中“英雄小八路”紀念場地已選定,系列浮雕設計稿已完成并部分實施。
“參與了紅色文化巡禮活動后,對湖里這些紅色勝地的了解更深入了。”廈門市捷安集團黨支部成員蔡志斌發表在“湖里文化地圖”小程序上的感言,則道出了不少黨員干部的心聲。隨著紅色文化巡禮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湖里區黨員、群眾接受了難得的“紅色教育”,對身邊的紅色文化更新了認知。以此為基礎,湖里區委宣傳部正制定新一輪的“七個一”工作計劃,讓紅色文化傳承力度更深、范圍更廣。
“我們有了正確的方向、有了目標,就要為了美好的未來而執著向前,不畏懼任何艱難險阻。”參觀完五通燈塔公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雕塑,江頭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曾晴寫下了這樣一段感言。人們有理由相信,湖里區扎實推進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作的努力,正在一代又一代黨員干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亮點】
湖里傳承紅色文化
“七個一”工作計劃
成立一支紅色文化宣講員隊伍。
組織宣講員深入街道、社區、學校、樓宇、工廠、企業開展一系列紅色文化宣講。
拍攝推送一系列《奮斗》短視頻。
挖掘、命名一批新的紅色文化保護基地。
下撥一批紅色文化修繕款項。
舉辦一輪紅色文化電影露天廣場播放。
創作一批紅色文藝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