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北站社區垃圾分類走進智能時代
2019-08-21 08:09:26孫春燕?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2 數據化 互聯網+賦能提升效率 對郟曉梅來說,這個系統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思維的創新,這種信息化的應用,提升了社區工作人員工作便捷性,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提升了督導效率,從源頭上做到垃圾減量。 這樣的變化,也體現在北站社區垃圾分類的數據上。數據顯示,使用垃圾分類智能化管理系統后,能準確執行垃圾分類的家庭達95%,其他垃圾從每天5000斤減少至3000斤,廚余垃圾從2200斤減量至1200斤,垃圾減量效果明顯?!吧鐓^系統后臺有整體概況數據,包括各小區覆蓋率、參與率、抽檢率以及垃圾投放數量等等,數據實時更新變化,可以隨時統計分析?!辈讨菊拐f,督導員在后臺打卡,社區可在系統后臺管理督導員考勤數據,并將督導員所負責樓棟的居民覆蓋數、督導員抽檢率、考勤時間與績效掛鉤。 據了解,數據化的垃圾分類系統,立足智能垃圾分類,實現精準管理,通過閉環式積分運營,極大地帶動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是社區個性化垃圾分類工作重要抓手,進一步提升了社區生態文明垃圾分類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大數據管理,有的放矢,北站社區把垃圾分類這件需要改變觀念的抽象的、不具體的事情,變成了可量化、可評估具象的事,大大提高了效率。蔡志展說,起初測算每300戶配置一個督導員,但有了系統,現在一個督導員可以覆蓋500戶,比如鐵路家園的分類垃圾投放點,就從原來的5個壓縮到了3個,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3 持續化 老舊小區不斷提升 如今,走進鐵路家園小區入口處,充滿年代感的綠色鐵皮火車頭、道口信號燈及站牌仿佛進入另一個空間,但很多人想象不到,因為這里是始建于1984年的典型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舊、道路狹窄、墻皮脫落、污水橫流、四處違建,小區環境亟待治理。 在殿前街道基層黨建的不斷下沉中,鐵路家園小區黨支部走家入戶,收集、梳理了15項刺痛居民神經的改造項目,并實施了小區改造。 比如對整個小區全貌進行改造,對年久失修外墻脫落的立面重新粉刷;把污水橫流的籃球場、單身宿舍,改造成了小區居民文化活動的大舞臺;把裸露的沙土、雜亂的停車場所,改造為居民的休閑場所;改造房前屋后的違建違搭、排污裸露管網,小區不再蚊蟲亂飛、臭氣熏天,整體居住環境大大提升。 而垃圾分類的持續推進,成了鐵路家園乃至北站社區整體提升的關鍵一環,也讓鐵路家園的小區提升形成了持續推進的態勢?!皼]有垃圾分類之前,小區里垃圾桶滿地都是,垃圾更是隨處可見,小區治理為我們創造了好的硬件環境,垃圾分類則提升了小區整體的軟環境?!崩畎⒁淌氰F路家園的老住戶,她告訴記者,垃圾分類后,遍地可見的垃圾桶變成了5個集中投放點,用了智能系統投放點減少到3個,小區環境越來越好了。 不僅如此,隨著智能信息化系統的運用,其他垃圾、廚余垃圾清晰區分,垃圾減量的同時資源化的程度也不斷提高,家中的可回收垃圾也從扔到藍色可回收垃圾桶,變為通過系統預約上門回收,資源化流程更便捷。 |
相關閱讀:
- [08-21] 廈門湖里北站社區垃圾分類走進智能時代
- [08-21] 廈門湖里北站社區垃圾分類走進智能時代
- [08-21] 廈門湖里北站社區垃圾分類走進智能時代
- [08-21] 廈門湖里北站社區垃圾分類走進智能時代
- [08-21] 廈門湖里北站社區垃圾分類走進智能時代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