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筐”濾水分 “放心秤”保公平 ——廈門專項整治水產品稱重“潛規則” 此次專項整治行動要求,各市場須在水產品銷售區域合適位置配置公平秤,放置處必須有明顯標志,保證交易時間內可正常使用,并有專(兼)職人員保管、維護。 記者 施辰靜 攝 東南網9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螃蟹用吸水橡膠或金屬粉的草繩“五花大綁”;海鮮過秤時不是裝的塑料袋很“厚重”就是“拖泥帶水”……為了增重而產生的各種水產品售賣“潛規則”一直廣受詬病,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損害了“誠信經營”的市場氛圍。 近日,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整治全市水產品稱重行為專項工作動員部署會,重拳出擊整治“螃蟹綁大繩”等亂象,并通過推廣使用“誠信筐”、增加配置公平秤,遏制短斤少兩等不誠信行為。 水產短斤少兩貓膩多 現在,張小珠到號稱廈門人海鮮天堂的八市去買菜,都會習慣隨身攜帶一個彈簧秤。 “被逼得實在沒辦法啊!”張小珠說,八市一些不良攤販短斤少兩現象一度讓人防不勝防。她至今還記得,2014年第一次滿懷憧憬地跟丈夫到八市買了3斤蝦,回家一稱竟然少了3兩多。當時,一斤蝦30多元,一下子無端就被“宰”了10多元,“那種想吃海鮮的心情頓時全沒了”。那時,有“老廈門”的朋友告訴她:“八市的個別水產攤位短斤少兩現象特別嚴重!”從那以后,她就習慣帶秤逛八市,盡管這幾年這些亂象已好轉不少。 市民郭國盛也對海鮮市場上的短斤少兩深惡痛絕。有一次,他到松柏附近的一個市場買了4只螃蟹。回家后,將蟹身上的“塑料繩”一拆,原來3斤多重的螃蟹一下子少了近一斤。“哥買的不是螃蟹,是繩子。”郭國盛自嘲說,仔細觀察后,發現綁在冬蟹身上的不是紅塑料繩,而是那種很粗、很厚的橡皮繩,“希望有關部門能嚴查這些水產攤販,不要再讓消費者花冤枉錢了”。 記者走訪多個市場發現,水產品售賣的確存在一些潛規則或貓膩。不良攤販為了達到增重目的,除了螃蟹“五花大綁”外,還有海鮮稱重“拖泥帶水”、采用可以隨意調的“如意秤”、用準備好的魚“調包計”等,真的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相關閱讀:
- [ 09-19]廈門將開展水產品稱重亂象整治 螃蟹“五花大綁”將被整治
- [ 06-05]廈門:創新水產品監管機制 保障百姓餐桌安全
- [ 06-03]每日拉網式排查批發市場水產品 廈門嚴守市民餐桌安全關
- [ 05-29]休漁啟動近一月 廈門水產品價格漲幅低于去年
- [ 05-04]廈門新店鎮開展水產品安全宣傳活動 提醒市民提高保護意識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