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世家二三五期小區:創“四度”治理模式 興兩岸融合之家
2020-01-03 15:29:58? ? 來源: 殿前街道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三、黨建資源“一條線”,服務有“溫度”。 利用黨員雙報道契機,進一步盤活黨建聯盟資源,堅持把各類服務送到小區、送到群眾“家門口”,打造有溫度、有深度的服務。 一是完善配備小區“七小”。利用黨員雙報道契機,梳理項目認領清單,充分調動黨員和群眾積極性,主動參與小區治理。進一步完善配備小區“七小成員”,如小區業委會主任顏云青主動認領小區律師,經常為小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和幫助。小區醫生范桃揮為貝爾口腔的負責人,除了為居民開設牙齒健康保健講座,還為居民提供牙齒義診服務。 二是深度盤活大黨建資源。大唐二三五期小區黨支部與大黨委成員廈門市公安局烏石浦站派出所簽訂共建協議,交換資源、明確需求清單,共同細化完善項目清單,條目式列出實實在在的為民服務項目,促進有效落實。如深入小區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拓展便民服務渠道、搜集違法犯罪線索、防范打擊盜、搶、騙、傳銷及黃、賭、毒違法行為等工作,著力打造“民生警務”,讓小區居民切身感受到“家門口的派出所”帶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是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長樂園。將二三五期沿街一個約120平方米的店面改造成為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和小區書屋,設置科普圖書角、科普手作區、科普展示區等區域,并且依托小區書屋,開設各類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知識講座及活動比賽,形成了“課堂+活動”模式,小區黨員和居民紛紛認領科技輔導員、科普志愿者及課程活動,這里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的校外活動陣地,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家樂園。 四、共建和美“一個家”,參與有“廣度”。 本著“兩岸一家親,同胞融合情”出發,二三五期小區以“義工”為紐帶,充分調動本地和臺胞力量,聯合提供敬老助老、文體教育、醫療保健、法律服務等“菜單式”志愿服務,促進義工、居民需求和服務項目無縫對接。 一是構建臺胞居民公益圈。臺胞攜手本地居民根據各自專長組建11支服務隊,如守望相助巡邏隊、愛心媽媽手工作坊、銀發加油站、小精靈俱樂部等,為居民參與小區治理,形成互助群體提供良好的平臺,成為建立居民歸屬感、認同感的載體。其中,以臺胞媽媽為主體的“馬路天使”、以慈濟志工為主體的“綠色環保”、以熱愛文藝宣傳公益的臺灣音樂老師為骨干的“文化傳播”、以在中醫方面頗為擅長的臺灣林博士為骨干的“健康彩虹”四支志愿服務小分隊,不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二是推行小區睦鄰家園卡。通過發放小區睦鄰家園卡、成立業緣、趣緣小組、“三三”行動小組等,引領臺胞走出來參與小區活動,增加兩岸同胞相識機會,使“陌鄰”變“友鄰”,促進臺胞更好融入社區大家庭。此外,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華傳統佳節,小區還開展兩岸同胞茶話會、博餅等民俗活動,讓兩岸同胞的感情不斷升溫。 三是打造兩岸“同融講堂”。依托社區書院打造“同融講堂”,第一時間組織臺胞臺屬學習總書記對臺重要講話精神,觀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等等。作為兩岸同胞交流往來的一個匯聚地,小區每年都有來自臺灣的新老朋友前來參觀交流,相互就小區治理、志愿服務、垃圾分類等問題進行探討,促進小區治理不斷提升,深厚兩岸同胞彼此情誼。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