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紫藤花》校園版走進廈大 引發熱烈反響
2022-05-08 08:24:26?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現場 不僅是一場視聽盛宴 更是一堂精彩賞析課 因條件所限,本場《紫藤花》異于常規的歌劇演出,形式為帶劇情的“表演音樂會”——角色、合唱、道具、指揮、樂隊,全部置于舞臺之上。 舞臺布景簡約而具有象征意義,下方掛滿紫藤花掛飾,中央背景屏幕以左下角灰暗的門樓與右上方明亮的紫藤花遙相呼應,表達了主創團隊對劇中人物悲劇命運的開放性期盼。一把椅子、一個舊式公文包、一封書信,是僅有的道具。廈門歌舞劇院交響樂團擔任伴奏,若干弦樂、一支長笛、一架鋼琴和一件打擊樂是全部陣容。在高嵩的指揮下,全劇在序曲中緩緩展開,民國的北京城猶如一幅塵封已久的畫卷在眼前鋪展開來。 高嵩是當代青年指揮中《紫藤花》的首演者。演員既有國家一線歌劇演員,也有福建本土歌劇演員與高校教師。來自北京的王一鳳、王澤南組合,曾多次搭檔飾演子君、涓生,他們的歌唱與表演默契成熟;福建演員馮碩、劉胤隆分飾二角也毫不遜色,亦能凸顯角色的朝氣、純真、覺醒與彷徨。男女歌者由星海音樂學院的歌唱家劉穎、翟曉寒及集美大學的盧驥飾演。歌者形象是編劇在原著基礎上的藝術創造:無特定人物內涵,作為戲外音,屬智者形象虛空的存在。歌者的聲種分男低音、女低音,音色渾厚、豐滿,他們深情地獨唱、重唱,將男女主人公初識的熱戀、無助的彷徨、離別的悔恨渲染得情深意濃。 全劇約1小時30分鐘,節編后的《紫藤花》將“校園版”的屬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不久前,廈門大學黃飛教授為本次《紫藤花》進校園做了鋪墊工作。在他的美育課堂上,已先行將歌劇經典的幾首詠嘆調介紹給廈大師生。黃飛認為,排演《紫藤花》,“對于學習聲樂和器樂的學生而言,是非常好的鍛煉機會。”《紫藤花》將舞臺上下串聯起來,臺上是表演課的匯報演出,臺下是音樂賞析課,通過這樣兩種形式,學生能獲得成長。 反響 《傷逝》的愛情悲劇 引發新時代青年熱議 《紫藤花》的排演是在前埔公交停車場一個相對簡陋的室內空地進行的。歷時一年,終于得以呈現,無疑是老一代藝術家送給廈大學子最好的青年節禮物。 演出結束后,93歲高齡的新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鄭小瑛走上舞臺與現場觀眾互動。不少廈大的青年學子都是首次觀看歌劇演出,他們紛紛向鄭小瑛及其團隊表達帶來的心靈沖擊。 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的常茜菲說:“我的情緒時刻被臺上的主人公牽動著,喜悅、期待、懷疑、無奈、悲傷、絕望……在演員的神態和歌聲中被表達得淋漓盡致。”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尚祖霆表示:“歌劇《紫藤花》表演音樂會,是一種新穎的舞臺呈現形式,將演唱和表演相結合,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劇情,感受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每一個唱段,都讓我心有所撼。” 主人公子君和涓生為了追求自由美滿的愛情生活的故事,讓師生們體會到五四運動之后覺醒青年的愛恨交織,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和精神蘊含。 五四時期引入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引發了當時社會上關于“出走”與“獨立”的探討。一時間“出走者”形象成為思想獨立和個性解放的象征,魯迅卻提出“娜拉走后怎樣”的課題,并以《傷逝》這部小說表達他對“自由”的思考。如今,有關“娜拉走后怎樣”以及“自由”的探討依舊是人們繞不開的話題。不僅是婚戀關系中的獨立與自由,更有對人與社會、人與自我關系里自由的追問。 有人將子君與涓生的愛情悲劇總結為在封建勢力的裹挾下,個人選擇的孱弱和無奈。也有人認為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下,涓生在愛情與現實中關于“人要先能生存,愛情才能有所附麗”的抉擇,在任何一個時代的愛情中都是不可忽視的。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杜欣遠表示:“歌劇《紫藤花》讓我感受到了覺醒年代下,新青年的堅定、勇敢、掙扎和痛苦。正值五四青年節之際,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更應該深刻地去思考五四精神的內核,將愛國的、進步的、民主的、科學的五四精神傳承下去。”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