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生態司法 向“綠”而生
2024-03-22 17:53:18?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首開先河 生態修復有精度 生態修復理念發端于“林”,又不止步于“林”。 2022年8月30日,同安區法院聯合區檢察院、廈門產權交易平臺中心,依托廈門農業和海洋碳匯交易平臺,設立全國首個生態司法公益碳賬戶,引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人自愿認購“綠碳”“藍碳”,積極推動“碳修復”。同日,首筆42萬元海洋藍碳交易所購海洋碳匯85829.4噸進入公益碳匯賬戶,用于廈門地區大型社會活動的碳中和。 根據案情記載,被告人郭某某在未取得采礦許可證和海域使用權證的情況下,雇傭多人在某海域用船載采砂設備抽砂,被廈門海警局當場查獲。 經鑒定機構認定,非法采礦行為造成海洋生態資源環境損害價值共429146.23元,但因已知采礦位置距離陸地較遠,中間為深水水道阻隔,處于閉合深度以外,不能進行原地修復。同安區人民檢察院起訴指控被告人郭某某犯非法采礦罪,并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經同安法院主持調解,被告郭某某自愿購買海洋碳匯429147元,并將所購海洋碳匯全部支付至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設立的“廈門市生態司法公益碳賬戶”,以此方式履行替代修復義務。 “‘雙碳’生態司法修復模式有效整合生態環境法、檢雙方合力,發揮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在碳交易中一站式專業服務優勢,解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人修復能力不足、實際修復條件有限等問題。”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業務總監徐莎介紹,通過這種模式,可以進一步拓寬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人替代性修復生態環境的責任承擔方式。 截至目前,同安法院在司法案件中引導當事人進行海洋碳匯認購累計97496噸,占廈門市累計完成海洋碳匯交易總量的六成以上,接近全國海洋碳匯交易總量的三分之一。 廣植理念 法治教育有深度 萬物萌芽,鳥鳴漸生。3月12日,在植樹節當天,一場青少年生態法治宣傳活動在同安區同期舉行。活動以同安法院近年來審理的涉及森林資源保護案件為案例,開展森林資源及古樹名木保護法治宣講,在推動青少年生態法治教育工作有效落實的同時,也是同安法院行政與生態環境審判庭成立六周年的“特別活動”。 “通過以案釋法的方式,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的生態環境司法宣傳教育。生態環境案件審判也是如此,在注重懲戒的同時,更需要強調教育。”林振泰說。 2021年11月,同安法院審結了一起在古玩市場非法買賣紅珊瑚制品案。“紅珊瑚是海洋珍稀瀕危物種,私自出售、收購,會觸犯刑法,大家一定要謹記……”不久后,在廈門的一處古玩市場,被告人“現身說法”,自費印制《保護紅珊瑚倡議書》,并繳納部分生態修復金。 林振泰告訴記者,法院在對案件的涉案金額、被告人償還能力等多重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后,決定勸導被告人主動進行生態普法宣傳,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宣傳成效深入人心。案件同樣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認可,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15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中。 近年來,同安法院在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時,會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開展勞務代償、集中異地補植、損害賠償、增殖放流等生態環境修復實踐,并督促當事人做好生態修復工作。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