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海洋東苑小區,停車位秩序井然。(廈港街道供圖)
東南網4月7日訊(記者 盧超穎 通訊員 黃珍)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是居民“看得見、摸得著”的貼心工程,事關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老舊小區怎么改?改后怎么管?一系列問題,一直是老舊小區改造的難點和痛點。為此,廈門市思明區廈港街道黨工委通過黨建引領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治理工作,借助小微權力監督平臺著力打造“近鄰監督”工作模式,將監督觸角延伸到老舊小區全過程,傾聽民聲,響應民聲,實現整改整治閉環,努力探索新形勢下近鄰監督與老舊小區改造相融合的組織架構和工作模式,讓先鋒黨員、近鄰監督員及業主全過程參與及監督,以老舊小區改造“小切口”推進“大民生”,真正把小區改造“改”到群眾心坎上,推動居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公開透明 全過程智慧賦能
初春的上午,天氣已經有些熱。
在不遠處的南華社區,赤嶺小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老舊小區改造。
作為退休的電機工程師,從小區改造伊始,小區黨員白健兒一直在工地上奔波,收集業主意見,協同處理各項事務。
“改造中,可否把保安亭和自行車棚一同納入改造規劃中?”在了解居民這一需求后,他第一時間通過社區網格員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快速反應機制進行反映,聯合社區紀委迅速啟動近鄰監督工作模式,協調有關部門實地走訪勘查,順利將該訴求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中。
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實實在在地為老舊小區改造帶來幫助,平臺看公示、群里看直播、訴求群中發、難題干部解,近鄰監督員陳守國通過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進行“掌上”監督,每日瀏覽當天的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發布的居務公開事項,并將發現的問題發在群里。在查看老舊小區改造情況時,他發現部分施工材料擺放混亂,影響居民日常出行,且有一定安全隱患。對此,陳守國立刻聯系社區工作人員,并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將這一情況上報到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
南華社區工作人員知曉這一情況后,立刻與施工隊聯系,并積極與施工負責人和樓棟居民溝通,商量其擺放位置,最終妥善解決了此事。
近鄰監督員、樓棟黨員監督員、社區網格員在施工單位和居民間搭起溝通的橋梁,問需于民,傾聽民聲,及時“喊停”改造過程的不規范之舉,促成小區改造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