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活動在廈收官
2024-08-15 09:30:08?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細節著手 形成綠色低碳“廈門樣板” 在廈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答案,就藏在這座花園之城的每一個角落里。 在湖里金山街道金安社區,坐落著一座“環保小房子”——智能環保垃圾屋,兩側共有16個投放口。前日的采訪中,當科技日報新聞部評論理論室主任楊雪,拿著剛喝完的礦泉水瓶走到可回收垃圾箱投放口前時,感應器立即接收到信號。箱門自動打開,投入瓶子,箱門自動緩緩閉合。 “投放口的自動感應功能,可以讓居民在投放垃圾時,實現無接觸投放,更加潔凈衛生。同時,智能環保垃圾屋上方的攝像頭,還可以查看督導員的工作狀態及居民的投放情況。”金安社區黨委書記陳惠萍介紹,此外,垃圾屋還具備溢滿報警功能,并配置紅外消毒、滅蠅除蚊裝置和除臭設備,及時清運垃圾、有效抑制垃圾發酵和臭味散發。 “這是我第一次來廈門,這里的‘精細美’,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就連一個小小的垃圾箱,都有這么多文章可做。”采訪結束時,楊雪告訴記者,她認為廈門之所以在生態文明答卷上,頻頻出亮點、拿高分,正是因為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已融入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日常里。 “碳匯交易還能實現‘指尖購’?”同樣,農民日報要聞編輯部記者霍子晨,也從這一小小細節中,感受到廈門在綠色低碳發展中的探索創新。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伴隨著碳排放,比如,開私家車3公里產生0.72千克二氧化碳;買衣服3件產生18.3千克二氧化碳……大家如何抵消衣、食、住、行中的‘碳足跡’呢?”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業務總監徐莎介紹道,如今,碳匯交易實現了“指尖購”,廈門開啟全國首創的“農業碳匯+數字人民幣+鄉村振興”新機制。企業和個人都可通過在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購買碳匯的方式,抵償自身產生的碳排放,還可以用數字人民幣支付完成交易,并獲取獨一無二的數字證書。數據統計,目前,廈門全市 21村農業碳匯交易增加集體收入226萬元,累計運用數字人民幣購買碳匯達21442宗。 同時,全方位綠色低碳標準的構建,也是細之又細。早在2021年,廈門就率先全國發布《廈門市低碳社區驗收技術規范(試行)》等4項低碳驗收技術規范,開展《低碳示范區評價技術規范 工業園區》等3項地方標準的編制和修訂,引導創建單位實施減污降碳技術改進,實現降本增效。 近年來,一項項“含綠量”榮譽,見證著廈門在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建設低碳城市方面的努力——2020年,東坪山建成全省首個近零碳排放示范區,2021年,片區在實現近零碳排放的基礎上,又持續減碳超過100噸,入選2021年度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典型案例。2022年,象嶼綜合保稅區成為全國首個實現零碳排放的綜合保稅區,并入選2022年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典型案例。鼓浪嶼完成全市首個近零碳景區創建,入選2023年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典型案例,讓生態瑰寶煥發綠色活力…… “幾天的采訪行程下來,讓我們感受到廈門是把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貫穿到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實到每一個具體行動中。種種‘細節決定成敗’的做法,為全國各地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價值、可借鑒的經驗。”中國婦女報社記者韓嫣然說。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