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喉蜂虎來廈已半月 忙著“筑愛巢”“找對象”
2024-04-26 08:59? 作者: 羅子泓 ?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栗喉蜂虎來廈已半月 忙著“筑愛巢”“找對象” 噓!最美夏候鳥正在度蜜月 廈門日報訊(記者 羅子泓)栗喉蜂虎抵廈后,住在哪兒?自然保護區的工作者通過哪些手段“禮遇”它們?日前,抵達廈門的“最美夏候鳥”栗喉蜂虎引發了不少市民的關注。 去年11月,廈門公布首批野生動物遷徙通道,“獨寵”栗喉蜂虎。今年,恰好是通道公布后,栗喉蜂虎來廈的第一年。4月23日,記者探訪被列為首批野生動物遷徙通道之一的——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了解鳥兒在廈的生活情況。 它們在做什么? 有的在筑愛巢 有的忙著相親 栗喉蜂虎主要生活在東南亞一帶。每年4月前后,部分種群會北飛繁殖度夏,直至9月、10月離開。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就是一個栗喉蜂虎的落腳點。 23日上午,記者在保護區內的騎馬山看到了這群“小精靈”。它們有的忙著“筑愛巢”——在崖壁上,用嘴和爪子掘洞為巢;有的忙著“找對象”——雄鳥叼著剛捕獲的蟲子站在樹枝上求偶,雌鳥則張大嘴巴,等著追求者來投喂。“相親”成功后,栗喉蜂虎還會經歷交配、產蛋和育雛等階段。通俗點說,在廈門的這段時間,好比它們的“蜜月期”。 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相比于4月初栗喉蜂虎剛來那會兒,其數量已從二十幾只增長到了五六十只。不過,受雨天影響,鳥類的活動不太活躍。未來,隨著天氣轉晴和溫度升高,保護區內的栗喉蜂虎種群數或將進一步增加。 它們住在哪兒? 在崖壁上挖洞 巢穴深約1米 栗喉蜂虎喜歡在崖壁上筑巢。保護區內,一面幾近垂直的厚土墻就是它們安家的地方。“崖壁上一個個直徑五六厘米、深約1米的小洞,就是巢穴。”保護區工作人員說。 為何在地形如此陡峭的地方安家?廈門市觀鳥協會會長彭志偉介紹,蛇類等鳥類的天敵無法爬上陡峭的崖壁,因此,栗喉蜂虎在巢穴中育雛更安全。此外,栗喉蜂虎還會多挖幾個洞混淆視聽,實際上,只用一個洞做巢,用“狡兔三窟”來形容它再貼切不過。 至于巢穴為什么挖這么深,有資料顯示:巢穴深入土層,有利于保持濕度、溫度的穩定,栗喉蜂虎可將體力和時間更多地用于捕食、孵化及育雛工作,減少自身消耗。 “這好比人住在洞穴中。”科普作家、國內資深觀鳥愛好者及推廣者朱敬恩介紹,一方面,巢穴越深,其環境就越涼爽、干燥和舒適。另一方面,“深不可測”的巢穴也可以避免其他動物在家門口探頭探腦,安全和隱私能夠得到保障。 它們如何受寵? “小區”每年翻新 “食堂”供應充足 如果把保護區比作小區,那么,保護區工作人員就是小區的物業經理。每年10月栗喉蜂虎離廈后,以及次年3月栗喉蜂虎“入住”前,他們都要對“小區”進行一番打理。 修整舊巢穴,就是重點之一。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由于舊巢穴留有氣味,來年返廈的栗喉蜂虎不一定愿意再用,趁著它們“不在家”,工作人員便用內窺鏡觀測巢穴,用自來水兩次清理它們,再用土回填,翻新“小區”,以便栗喉蜂虎再次在崖壁上筑巢。 用于回填的土很有講究。“回填用的原生土,是全風化花崗巖。它有較高的含沙量,松緊度比較合適,適合栗喉蜂虎挖洞,又能防水,也可保暖。”保護區工作人員說。 根據栗喉蜂虎喜食昆蟲的習性,工作人員還在園區內種花、筑水塘,通過豐富昆蟲食物的種類,增加保護區內的昆蟲數量,保障栗喉蜂虎“吃得好”。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