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社會 > 正文

廈門:邊喝咖啡邊逗鸚鵡 鳥咖成為新風尚

2024-09-14 08:27? 作者:劉佳盈 ?來源:廈門晚報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

邊喝咖啡邊逗鸚鵡 鳥咖成為新風尚

以寵物為主題的咖啡店在廈門越來越多,新鮮感過后能否良性發展受關注

廈門晚報訊記者 劉佳盈)“貓咖、狗咖都去過了,鳥咖還是第一次來!”9月11日晚,“00后”白領王懿璇下班后,和朋友來到位于嶼后南里的cookie bird鳥咖,一邊品嘗咖啡,一邊體驗與鸚鵡一同玩耍的樂趣。

近年來,隨著“它經濟”日益火熱,“寵物+咖啡”新業態興起,除了常見的貓狗之外,金魚、鸚鵡、柯爾鴨、小香豬……越來越多小動物加入了“打工者聯盟”,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新鮮體驗。

咖啡店成“百鳥園” 養了一百多只鸚鵡

“朋友很喜歡小鳥,之前在社交平臺上一眼就相中了這間咖啡店,這種能和鳥互動的店鋪在廈門很少見,也很有趣。”王懿璇說。

這家鳥咖主理人介紹,店里目前有十來種鸚鵡,數量達百余只,主要有可家養的牡丹、虎皮、玄鳳、小太陽等,還有一些只能觀賞的月輪、灰鸚鵡、雨傘巴丹、凱克等。

今年在廈讀研一的岳穎屏從小跟著父親一同養鳥,對她而言鸚鵡不只是寵物,還是生活樂趣和精神支柱。“我非常喜歡鳥,以前會把家里養的小太陽鸚鵡帶在身上玩耍,晚上還帶鸚鵡出去散步、玩滑滑梯。”她說,來到廈門后少有機會與同樣養鳥人線下交流,一知道有鳥咖后,她就變成了各家鳥咖的常客,“我現在周末有空就往鳥咖跑,不時還兼個職。”

如今,在廈門,寵物咖啡店數量不少。“光是廈門大學周邊一帶就有近十家貓咖、狗咖。”王懿璇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她跟朋友已經打卡了14家寵物咖啡店,風格各有不同,“一有新開的店,我們就會去打卡。”

有的先消費才能互動 有的以售賣門票經營

為何要開寵物咖啡店?黃昕鵬說:“因為熱愛。”他是已有5年經驗的咖啡店主理人。

據他介紹,“寵物+”賽道競爭很大。“開店前三年是業績最好的三年,因為這種模式很受年輕人喜愛。現在喜歡小動物的人越來越多,但單純的貓咖、狗咖已不能滿足大家的需要。”黃昕鵬說。

傳統的寵物咖啡店,包括今年新開業的cookie bird鳥咖,多數需要顧客先消費才能與寵物互動,部分還限制與寵物互動的時長,通常在30分鐘到1小時不等。與傳統的寵物咖啡店靠賣飲品不同,黃昕鵬的咖啡店以售賣門票的方式進行經營。

“比起咖啡店,我們現在更像一家‘寵物公園’,兼具咖啡店和寵物店的功能。”黃昕鵬介紹,去年開始,他們適時推出了各類萌寵“陪伴”套餐,69.9元即可體驗單人全天全場暢玩,可以和安哥拉兔、水豚、羊駝、刺猬、小浣熊等多種萌寵進行互動玩耍,不限制游玩時間。除了單人套餐,還有親子套餐、月卡套餐等可供選擇,人均價格在65元左右,“我們還銷售寵物零食,顧客可以購買給店里寵物投食,也可以為自家寵物選購。”

記者觀察發現,黃昕鵬的店中,消費的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和帶孩子的家長。“我們店里各類寵物加起來近50只,很多顧客喜歡來店里拍照打卡,遇到周末或節假日高峰期甚至需要排隊。”黃昕鵬說,周末客流量高峰可達200人次,工作日維持在每日30人次至40人次。

體驗新鮮感過后 增加黏性成關鍵

《2023-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城鎮寵物消費市場規模達2793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躍升至3613億元。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廈門現存寵物相關企業(僅統計廈門,企業名稱、經營范圍、品牌/產品名稱包含關鍵詞“寵物”的企業)已達2.22萬家,半年內新成立的相關企業有7905家。

“它經濟”產業鏈持續完善,促使寵物咖啡店出現,吸引更多人入場、布局。隨之,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一些消費者擔心會被小動物抓傷、排泄物味道大,影響體驗感受。

“我們店鋪的位置較偏,也沒有資金進行大范圍宣傳,看著很多開業幾個月就關門的‘前輩’,很擔心會重蹈覆轍。”在沙坡尾附近經營一家貓咖的陳旭祺表示,目前店內收入用來支付房租和照顧寵物費用,顯得非常吃力。

“不可否認的是寵物經濟依然火熱,仍有較好的發展空間。”黃昕鵬表示,寵物的社交屬性進一步延伸產業邊界,作為店家,需要考慮如何更加注重顧客的個人體驗,提供更加細致的服務,并進行創新,從而保證業態良性持續的發展。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