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海峽導報12月15日訊 (記者 呂寒偉/文 陳巧思/圖)老廈門蝸居在廈門本島的南部,1993年,一條道路的改造——廈禾路,拉開了廈門舊城改造的序幕,從此以后,廈門的城區版圖不斷擴大。
廈禾路的舊城改造,長達10年。這段記載廈禾路改造的歷史,正如《城南舊事》的名字,成為每談廈門和特區,必定繞不開的故事。
37家工廠分布廈禾路
如果你是“英雄”,就到上個世紀90年代的廈禾路來試試身手。
廈禾路建成于1921年,是廈門最早的公路之一,東起廈門火車站,西至鷺江邊,全長4.46公里。1942年、1961年、1971年,它分3次進行了部分拓寬。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廈禾路兩側成了工業集中區,支撐著廈門的經濟命脈。今年50歲的曾志平記得,以現在的美仁宮為界,往輪渡算是城區,往火車站方向,則是郊區,有37家工廠,建在“郊區”兩側。
除37家工廠外,廈禾路兩側還有400多家企業,早上上班、傍晚下班,成百上千人一擁而出,騎車的騎車,走路的走路,擠公交的擠公交,還有一輛輛進進出出的卡車,壯觀如百萬雄師過長江,可廈禾路平均寬度才13米。
最難走的就是美仁宮一段。曾志平說,這段道路最窄,才12米寬,是當時最擁堵的路段。即使是英雄到了這里,比如神行太保“戴宗”,也只能放慢腳步。于是,大家都稱之為“英雄難過美仁宮”。
實在太堵了!曾志平回憶當時的擁擠場面說。“我當時站在路上指揮交通,連動都不敢動一下,身邊全是自行車。”一名老交警回想當年。
改造之前的廈禾路
很差錢的時候動工改造
廈禾路是在窮得叮當響的情況下決定動工改造。
經測算,僅廈禾路的道路拓寬一項,所需經費約11億元,然而,當時廈門市一年可支配的財政收入才13億元。
到哪里找錢,成為當時廈禾路舊城改造指揮部最大的負擔。指揮部決定,把廈禾路兩側2.4平方公里的土地精心規劃,重新開發,通過招商引資讓土地增值,以地養路,以地養城。1993年4月份,廈門即組團前往香港招商推介,籌措資金。
1993年7月1日“一聲炮響”,廈禾路舊城改造以磅礴氣勢展開。而背后的隱憂是,廈禾路舊城改造指揮部平均每月要支付工程進度款7000萬元,最窮的時候,賬戶里只有幾十萬元。
改造初期的廈禾路
當年秋天,有關改造要中斷的傳言四處散播。指揮部緊急采取措施,申貸利率較高的外匯1200萬美元,并出售部分興建中的住宅應急,方渡過難關。
其后,廈門此前的招商,收獲了意想不到的反響。在彼時廈門平均地價只有1000多元/平方米的情況下,廈禾路的一次土地招商拍賣,以13888元/平方米成交,開創了廈門房地產業的價格新高。
據了解,在一年的時間里,廈禾路改造共引進了五六億元的資金,有的來自國內企業,有的來自境外投資。
現在的廈禾路
拆遷安置,3萬多人住上新房
廈禾路舊城改造,動遷量規模巨大,十年共拆遷10.7萬戶、3.15萬人。
這是廈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安置工程,而當時指揮部的手里沒有現成的安置房,把這么多人往哪兒搬,又如何讓他們安心挪窩,成為另一個十分棘手問題。
第一期工程拆遷安置分為三個路段,指揮部首次貸款6000萬元,利用廈門當時現有的空閑地,用了短短三四個月時間,修建了3000多套的臨時周轉房,其中西堤、湖濱南路和白鷺洲附近就有近千套。
盡管資金困難,但考慮到廈門的氣候和老百姓的生活等諸多問題,周轉房沒有采用簡易搭蓋的鐵皮屋或油毛氈頂棚,而是建成既能抗臺風暴雨、又方便較長時間居住的2-3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房。
與此同時,廈門市的第 一 個 拆 遷 條 例 誕生——《廈禾路改造房屋拆遷管理若干規定》,其中有一條明確:安置新居,人均居住面積不得少于20平方米。
指揮部先后投入巨資,興建和購置了1萬多套總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的周轉房和安置房,安置房分布在后江埭、文灶小區、浦南社區、前埔南區、岳陽小區等處,其中還有幾棟高層住宅,如希望大廈、城市花園等。
安置房的地點布局,隱藏了一個規劃設計:舊城改造,承接今后的新城建設。以往被認為是郊區的安置房,如今已是人流量最集中的地方,對廈門城鄉一體化建設起到一定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親歷者
原廈門市建委主任陳永欣
當時就曾設想底下修建地鐵
廈禾路改造之時,陳永欣被任命為廈禾路舊城改造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他記得,廈禾路改造整整一年時間,指揮部所有成員每天都工作十幾個小時。指揮部各個分管部門一把手或二把手負責,幾乎所有人員都身兼兩職,每天十幾個小時,一天僅幾毛錢夜餐補助。
“當時最頭疼的就是沒錢,每次開會的時候所有部門都在要錢,但投資商都是分期付款,我手里最少的時候只有四五十萬元,基本上天天都處于極度緊張狀況,甚至快要崩潰。”陳永欣開玩笑地說,也正是那一年,他長了很多白頭發。
陳永欣說,廈禾路的改造,在三個地方體現了規劃者和建設者的超前眼光。
一是規劃為城市今后發展提供條件,基礎設施在建設上盡量一步到位。比如道路寬度,是38米寬還是50米寬,當時有爭論,窄一點對資金省一些,拆遷量也小,但從長遠來看不行。
“雖然我們當時還沒能預見到汽車發展如此之快,但我們從今后廈門發展方向上考慮,還是堅持拓寬到50米。當時我們還曾設想過廈禾路底下今后若有條件修建地鐵的可能,并在設計中作了一定的考慮。”陳永欣說。
二是地下管網。把17種地下管線一次性配套到位,即使是當時燃氣還未進老市區,但也鋪設好了管道。
三是城市的發展考慮到與周邊城市的對接與合作,廈禾路的改造雖然只是一個局部的工程,但也考慮到這條路的交通如何與漳州等城市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