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特區建設30年:住房30年從全國樣板到國家藍本
【專家聲音】 廈門市規劃局前總工程師林蔭新: 這是一次理念上的顛覆 林蔭新說,首個商品房建設,是一次理念上的顛覆,當時全國范圍內只有深圳、廈門和珠海明確提出了建設商品房的概念。而蓮花一村的成功,實現了幾個大的突破。 一是規劃思路上的突破,在當時的條件下,小區已經規劃配套了小學、中學、幼兒園,每個小組團都有公共綠地設施,配件有體育設施、羽毛球場等。 二是建筑思路上的突破。住宅的面積突破了國家標準,幼兒園的底層設置架空層,每個教室預留了平臺活動空間,功能交錯,互不干擾。 正是在這樣的大膽摸索下,蓮花一村項目最終順利交付,成為改革開放初期眾多特區中不多見的商品房,并拿下了國內建筑界的一系列大獎。而從首個商品房到首個保障性住房,廈門走過了20多年住宅建設的歷史,這當中有兩樣東西是始終不變的,一是人性化,二是服務性,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體現在其間,幫助廈門實現了住宅建設的飛躍。 【數字特區】 2006年,廈門在考察了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先進經驗后,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2009年6月1日,《廈門市社會保障性住房管理條例》開始實施,這也是全國第一部關于住房保障的地方性法規。 此后,廈門市人民政府相繼出臺了25個社會保障性住房政策文件。 首個交付使用的社會保障性住房萬景公寓,屬保障性租賃房,2008年7月投用,位于呂嶺路以南、洪文路以東,項目用地面積2.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42萬平方米,共有8幢11層小高層住宅,建設住宅951套,項目獲2006年度“中國創新·90中小套型住宅設計競賽優秀獎”。 由此,廈門在充分發揮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下,初步建立了在全國領先的住房保障理念和政策體系,廈門的社會保障性住房模式也被國家住建部稱為“國家藍本”。 |
相關新聞
- 2011-12-15廈門特區建設30年:特區30年 廈門的"飛躍之路"
- 2011-12-15廈門特區30周年:廈禾路改造 10年拆遷10萬戶
- 2011-12-09廈門特區30周年:文明城市 廈門人的幸福之光
- 2011-12-08廈門特區30周年:從特區“升起”的省部級干部
- 2011-12-06廈門特區30周年:保障房里的“幸福時光”
- 2011-12-05廈門特區30周年:匯聚全世界目光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