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年:親,我在廈門等你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年 對臺合作篇
① ② ③ ④ ① 2008年3月30日,金門風火輪自行車隊的隊員們騎經廈門市環島路,這是他們首度大陸“原鄉行”四天三夜行程的終點。② 2008年8月31日,乘客們在廈金航線第二航道首航船舶“五緣輪”前拍照留念。當天,廈門五通海空聯運碼頭正式啟用。③ 2006年1月19日,借助廈金航線直航客輪,分別70年的吳美珠(右)和弟弟吳允才終于在廈門“跨海團圓”。④ 2006年1月25日,廈門航空的廈門-臺北航班從廈門高崎機場順利起飛。該航班是廈門首次被列入兩岸春節包機航點后的首個赴臺航班。 東南網-福建日報12月16日報道(記者 鄭璜/文 張永定/圖) “廈臺有多親?《臺灣府志》中寫道“臺郡與廈門如鳥之兩翼”。這兩翼共一體,因為血脈相連,無論哪一翼的扇動,都能在另一翼聽到共同的脈動。 廈門經濟特區因臺而設,因臺而開放,因臺而發展,也因臺而聞名。處于對臺最前沿的廈門,與臺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被視為中央對臺政策和發展兩岸關系的試驗田、窗口和排頭兵。現在的廈門已經是臺灣同胞出入大陸人數最多的口岸之一,是兩岸經濟合作最密切的區域之一,是兩岸交流最活躍、最熱絡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一年一度兩岸基層民眾交流盛會——海峽論壇的固定舉辦地。 在廈門特區建設30周年的喜慶氛圍里,記者走近3位親歷了廈門特區對臺交流合作歷史的見證者,聽他們講述自己的也屬于大家的故事。 ”
2009年5月17日,海峽論壇·閩臺姓氏族譜和涉臺文物展暨宗親懇親會在廈門市博物館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各姓宗親與5000余冊各姓族譜在此相會。 曾欽照:“老”臺商的特區情 約訪曾欽照不難,但在時間安排上卻有難度,當天不行,兩天后要飛臺灣,只能在第二天下午兩個活動的間隙抽空接受采訪。 然而,說起與廈門特區的緣分,曾欽照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 “廈門特區的前10年建設我沒能參與,但我很慶幸,能見證和參與了特區后20年的成長、蛻變和繁榮?!睆B門多威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欽照,作為最早來廈投資的臺商之一,他同時還是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廈門市臺商協會榮譽會長、廈門市榮譽市民。 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隨著臺灣人力、土地等成本上升,不少臺商開始更積極地向外尋覓合適的發展基地,多威電子也不例外。 和廈門結緣,多少帶著點偶然。一開始,曾欽照把目光放在廣州、上海、深圳等地。這時,一個大學同學邀請他來廈門看看,他就到了廈門。到了廈門,曾欽照發現這里與臺灣非常相似,感情頓時拉近了。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朋友帶他去環島路的黃厝觀光,他發現在環島路上居然用肉眼就可以直接望見金門?!斑@讓我覺得心安。”就這樣,他把企業走出臺灣的落腳點定在廈門。 曾欽照坦言,當時的廈門,生活條件和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拔仪宄浀眠M口的第一個貨柜,裝的并不是生產原料,而是紙巾、方便面等生活用品。”1992年10月,多威電子在廈門正式投產,企業只占據了湖里區一棟樓中的一層,年銷售額亦不過100萬美元。 “事實上,我覺得自己當時的決定還是蠻正確的?!痹谠鴼J照看來,1995年開始,廈門的城市面貌突飛猛進。他的企業也飛速發展,廠房從占地一層樓發展到了四層樓仍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此時,海滄大橋開始興建,讓受交通限制一直頗顯荒涼的海滄臺商投資區,成為臺商們關注的新熱點。1999年,大橋通車前夕,多威電子正式遷至海滄臺商投資區。到2010年,公司的銷售額突破20億元人民幣。 曾欽照每天都很忙,那是因為他把九成時間花在了社會活動上。 他說,臺商協會將積極推動兩岸交流,讓雙方獲益,如今的臺協“不僅是服務臺商臺企,更是服務兩岸”。 林明堅:“小三通”讓兩岸距離更近 從廈門到金門有多遠?退潮時,最近的距離只有1800米。隔著淺淺的一灣海峽,骨肉兄弟近在眼前。 然而,在“小三通”之前,金門同胞要來一趟廈門,得先坐飛機到臺灣本島,從本島轉機香港,然后從香港到廣州,再從廣州坐大巴到廈門,需要整整兩天! 如今,從廈門五通碼頭出發,搭上高速客輪,25分鐘后就可以到達金門水頭碼頭。每天36個固定航班,每22分鐘一班,廈金航線基本實現“公交化”。 回憶起開通廈金航線的經歷,林明堅覺得就像發生在昨天。 2000年12月17日中午11點多,時任廈門港口管理局港口管理處副處長的林明堅接到通知,準備廈門與金門通航的航行方案。林明堅一聽,頓時來了精神,“太多人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太久了。” 興奮過后,林明堅開始感到肩上擔子不輕。他說:“兩岸隔絕了幾十年,我們對靠近金門的航道、水文、氣象和碼頭狀況都不太清楚。對方能配合到什么程度,心里也沒有一點底?!焙芸?,廈門方面成立了由市臺辦、口岸辦和港口局組成的領導小組,林明堅所在的港口局負責與臺灣方面協商航行安全和服務質量?!半p方確定了不談政治、只談技術要求、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談判頗為順利?!?/p> 2001年1月2日,金門籍客輪“太武號”和“浯江號”在時任金門縣縣長陳水在的帶領下首航到廈門和平碼頭,完成兩岸“小三通”的“破冰之旅”。“那次的乘客中,有不少親人隔著道海峽,卻愣是幾十年見不著面,一上岸就抱頭痛哭,那番情形,沒幾個人見了不會掉淚,我感到自己真是在做一件積德的事?!?/p> 截至今年9月,廈金航線已運送旅客681萬人次,占兩岸海運直航客流量近九成。如今,兩岸邁入“大三通”時代,林明堅依然對這條航線的未來充滿信心:“現在,每年‘海上看金門’的游客都超過百萬,要真能簡化大陸游客的辦證手續,你說這條航線的潛力有多大?” 陳經超:大陸“體制內”的臺灣人 陳經超是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教師,臺灣臺中人。臺籍教師并不新鮮,但他是教育部所屬高校,也是福建省事業單位錄用的首批編制內的臺灣教師之一。 2002年即將從臺灣大學農學院畢業的陳經超,萌生了到大陸發展的念頭?!斑@還要感謝臺大非常自由的氛圍,很多老師會將自己在大陸看到的情況說給學生聽,并告訴我們大陸巨大的發展前景。”當時,臺灣大學和北京大學同一天招考碩士,到底考哪?他還真是掙扎了一番?!拔以诒贝笮@逛了9天之后,被那里的人文氣息打動了?!?/p> 開始幾年,陳經超每次回臺灣,親友問得最多的就是“你為什么去大陸”,如今,親友見到他都說“你怎么這么有遠見”。 其實,陳經超在大陸的求職經歷并非一帆風順。200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的他面臨就業的壓力?!爱敃r,大陸沒有相應的政策,臺生在大陸找工作有些尷尬:不僅進事業單位和國企無門,連臺企都傾向于招錄本地學生?!?/p> 為了就業,他在東盛科技實習了近一年時間。2005年,又考取了北大新聞傳播學院廣告學專業的博士。由于此前找工作的艱辛,讀博期間,他特別關注全國各地的就業信息和相關政策。這期間,陳經超注意到福建省2009年5月出臺了針對取得內地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歷的臺灣學生的就業新政策:像他這種情況的臺籍畢業生,在福建可以進入事業單位、高校工作,并獲得事業編制,同時享受與大陸畢業生一樣的待遇。 “雖然,廈門離臺灣最近,雖然已經在大陸生活了8年,但是直到廈大面試時,我才第一次踏上廈門的土地。一到,我就感受到了濃濃的鄉情。街頭巷尾飄來的閩南話自然不用說,廈門的海蠣煎更是再熟悉不過的小吃?!?/p> 去年博士畢業后,陳經超還收到了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邀請,但他最終選擇了廈大。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福建省出臺的新規中,明確規定“臺生在福建省內就業與內地普通高校畢業生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險、子女教育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斑@在大陸是首創,讓我有種在‘體制內’被接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沒有真正融入這里生活的人是不會明白的。” 陳經超說,如今,他算是在廈門真正生根落戶了。一度給他帶來困擾的臺籍身份,正在逐步變成獨特資源。比如他與其他老師正在合作的一項涉及兩岸的課題研究,可隨時往返兩地的“特權”大大方便了工作的開展。 廈臺合作大事記 1985年7月,第一家臺資企業三德興公司落戶廈門。 1989年5月20日,國務院批準在海滄和杏林設立臺商投資區;1992年,國務院又批準設立集美臺商投資區。 1991年12月,江 澤民同志參加廈門特區成立10周年紀念慶典,再一次明確了廈門經濟特區的使命,就是探索改革開放的經驗并積極發揮在對臺工作中的作用。 1997年4月,首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暨廈門對臺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臺交會”)開幕。 1998年5月,廈門市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正式開業,這是目前祖國大陸唯一經國家批準設立的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享受對臺貿易的一系列優惠措施。 2001年1月2日,金門籍客輪“太武號”和“浯江號”首航到廈門和平碼頭,開啟了兩岸“小三通”的“破冰之旅”。 2004年12月,廈門居民可以赴金馬澎地區旅游,兩岸旅游從“單向”走向了“雙向”。2005年8月,中國國民黨臺中市黨部組團訪問廈門,首開國共兩黨基層黨際交流先河。 2006年1月,胡錦濤同志到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考察,接見臺商代表,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 2008年2月,在廈5位臺胞擔任市政協委員,參政議政,首開大陸先河。 同年12月,根據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的協議,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及直接通郵全面啟動,宣告兩岸“大三通”時代來臨,廈門位列首批直航點之一。 2009年5月,首屆海峽論壇在廈門開幕,成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人數最多、范圍最廣的兩岸大型民間交流活動。 2010年6月,廈門獲準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試驗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 2011年6月,廈門成為大陸赴臺游自由行首批三個試點城市之一。同時,非福建省籍大陸居民只要擬在廈暫住一個月以上,即能申請去金門旅游。 記者手記 除了“五緣”,我們還有什么? 鄭璜 因為工作原因,曾經在廈門生活了三年,因公因私接待過不少來廈旅游觀光的客人。問他們想去哪里,鼓浪嶼自是首選;然后,海上看金門,大小嶝戰地風光就是不少人的第二選擇,這讓我有點意外。 也許對于福建人,早已習慣了對面就是寶島。而對不少外省人來說,到了廈門,這個祖國大陸離臺灣最近的城市,不與之發生點什么關系,似乎就是個缺憾。在普通民眾看來,廈門和臺灣,還真就如此密不可分。 于是,帶他們去環島路看“一國兩制”標語牌,看觀音山拔地而起的總部經濟區,再告訴他們這里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還是一片灘涂,讓他們也讓自己更深切感受廈門,這個曾經的對臺海防前線到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的滄桑巨變。 廈門特區因臺而設。這句話說了許多年。但在特區設立的最初十年里,這只是一個愿景。不是對岸的人不想來,而是來不了。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兩岸往來,終是歷史潮流所向,任何個人和政治的力量都無法阻擋。 梳理特區對臺大事記,就不難發現,越到后來,廈臺交流合作就越頻繁越密切,領域也越寬廣。天賦的區位優勢,獨特的“五緣”情結,讓廈門在與臺灣的交流合作中擁有了先發優勢,也因之誕生了諸多“第一”、“率先”。這讓我在如何用屈指可數的圖文來表現其中之輝煌而發愁的同時,更覺自豪和欣喜。 在特區采訪的一個禮拜時間里,幾乎所有的采訪對象都在強調,對臺,是廈門的最大優勢,應該成為廈門最鮮明的城市特色,也幾乎所有的采訪對象都談到了適應對方最初的陣痛。畢竟隔絕了幾十年,有不適應之處很正常。只是看到成績之余,我們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當前,隨著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廈門特區如何“特”下去?除了離得近、接觸早,我們如何依靠“先行先試”——這個中央賦予福建、賦予海西的“尚方寶劍”為兩岸交流合作作出更大貢獻?一位臺商說,他對先行先試的理解是,只要政策沒有禁止的領域,都可以由廈門進行接觸性試點,希望廈門的對臺工作步伐邁得更大些,在制定對臺政策方面,可以更加靈活,再適當放寬,并將政策落到實處。這正與新近提出的“福建精神”里的海納百川、敢拼會贏契合。 跨過而立之年的廈門特區,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始了新的征程。9月份召開的廈門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廈門要“努力當好服務和平統一的排頭兵”,并進一步明確“加快構建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交流交往最活躍平臺和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緣于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讓我們有理由有更高期待。 |
- 2011-12-15廈門特區30周年:廈禾路改造 10年拆遷10萬戶
- 2011-12-14廈門特區30周年:國企大腕 挺進全國500強
- 2011-12-12廈門特區30周年:“漂”在廈門 就像回到家
- 2011-12-10廈門特區30周年:廈門港打造東南國際航運中心
- 2011-12-09廈門特區30周年:文明城市 廈門人的幸福之光
- 2011-12-08廈門特區30周年:從特區“升起”的省部級干部
- 2011-12-07廈門特區30周年:特區立法,法治之光照耀廈門
- 2011-12-06廈門特區30周年:保障房里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