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特區建設30周年:公辦校里的快樂生活
以學生為主體 改變教學模式 世杰和姑姑住在寨上的租房里,姑姑工作忙,沒什么時間照顧他。進校沒多久,每逢節假日,他就會收到來自老師們的禮物,多是學習用具或生活用品等等,尤其是自己的班主任林老師和教語文的戴老師,對自己關懷備至。 原來啊,學校的老師自發組織起了幫助困難家庭學子的計劃,世杰和另一名同學就是首批的受益學生。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沈世杰的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前五、年段40名左右。據逸夫中學田剛校長介紹,學校每年的初中畢業生都有80多名考入一中、雙十、外國語等名校,因此,世杰的成績未來考入這些重點高中很有希望。 世杰的普通話水平,也被伯樂發現了,現在的他,還是學校朗逸之聲廣播站的播音員,經常在課堂間隙給大家播放校園新聞、校園趣事等。 作為一個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集中的學校,逸夫中學的很多學生基礎相對薄弱,期望值不高,但卻兩次拿到了廈門市教育局“初中教學質量進步獎”,并順利通過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驗收。 校長田剛說,這緣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該校的課堂教學分四環節,講、練、報、提。講就是正常的課堂教學啟發引導,練是在時間環節上保證課堂練習,報是讓學生匯報練的情況,形式上可以靈活處理,比如組建學習小組等,而提就是學生參與小結的過程了。這樣的課堂模式,核心在于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以前的單純老師教學、以老師為核心的方式,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 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也注意從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多數自信心較差、基礎薄弱、自我期待值低的特點出發,開發出習慣類、情趣類和心智類的課程,引導學生自主發展。 |
相關新聞
- 2011-12-22廈門特區30周年:從唯一“生命線”到“四橋一隧”
- 2011-12-21廈表彰48位舉報有功人員 央視將連播廈門特區專題
- 2011-12-20廈門特區建設30周年:廈門港 一個億噸大港的崛起
- 2011-12-20廈門特區30周年:一道道禁令 一步步文明
- 2011-12-17廈門特區30周年:60座橋梁搭建幸福回家路
- 2011-12-16廈門特區建設30年:住房30年從全國樣板到國家藍本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