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島內外建設初顯成效。圖為海滄新區的一角。
綜觀廈門經濟特區30年開拓創新的發展軌跡,正如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所說,廈門比較早地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人民有尊嚴地生活而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生產穩健發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態優美宜人的科學發展模式。
珠海特區報記者 王木林
醫療、教育、交通、住房等方面的決策,始終把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年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日前,本報記者走進廈門,感受廈門改革發展成果惠及百姓的點點滴滴。
財政收入60%用于民生建設
經濟特區建設30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一直把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作為執政理念,在作出決策時,始終把民生建設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12月7日,廈門市思明區區委常委會決定,在我國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到來之際,每個低保戶可獲500元慰問金,僅此一項,全區每年財政支出620多萬元。這是思明區民生建設的最新舉措。思明區區委書記游文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該區財政收入的70%用于民生建設。在廈門全市,這個百分比雖沒這么高,但也達到了60%。
創辦經濟特區30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一直把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作為執政理念,在作出決策時,始終把民生建設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醫療:在全國率先建立市民健康檔案,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同時減輕了患者負擔。
教育:在全國率先實施9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如今,均衡教育理念得到認真貫徹執行并深入人心。
住房:早在2006年,廈門市就啟動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設,這在全國也是最早的。保障房大都建在交通便利、靠海邊的地方,配套設施完善。最近動工的洋塘保障房項目是福建省首個保障性安居工程綜合體,占地9.2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包括建設16棟的小高層和高層住宅樓,可以提供公租房、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等各種保障性住房4900套,計劃于2014年完工。如今在廈門,保障性住房在等待符合條件的人申請租住。這跟在一些城市人等房是大不相同的。
交通:修高架橋,低成本、低票價、高速度,保證公交優先,BRT暢通無阻。人民日報曾以“讓公交車在空中飛起來”為題進行報道;公交車票價大幅下降,廈門本島到同安的票價從8元一下子降到3元;市區短距離公交車,基本票價1元,如果刷卡,可打8折。最近又取消了公交車空調費,市財政為此支出1億多元。
廈門市委副秘書長廖華生算了一筆賬,以長途公交車降價為例,如果一個外來工往返市區到同安之間,一天要花16元,一個月要花費400來元,每個月的交通費就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在廈門,如果你收入不高,生活有困難,可申請到“愛心超市”挑選領取你需要的物品。僅在廈門市政治、經濟、文化和金融中心的思明區,目前已有10個街道和青少年宮成立了13家“愛心超市”,截至2011年10月底,該區“愛心超市”累計接受社會各界捐贈71.7萬件物品,價值約1918萬元,共向65萬人/戶次發放約66萬件物品,價值約183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