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房租逼走琴島老字號 或有商業集團炒高租金
保住鼓浪嶼特色和文化才是最大的利益 面包店關門當天拍的最后一張照。 老字號消失島民很傷心 吳阿婆:如今,“御點坊”以及旁邊一排的食品店已經被迫關門,如賣豆漿、沙茶面店,等著“高檔店主”的到來。豆漿沒有了,面包也沒有了!島上居民怎么辦?我們已經習慣了到這條街上去吃早餐,這些小吃店給島上的原住居民提供好吃又實惠的東西,而太多商家都只做游客吃的東西,這樣的老作坊真的不多了。希望民生工程能受到有關部門的扶持和保護,讓他們重新回來。 董蝸牛先生:從前的鼓浪嶼,只有一條商業街———龍頭路,“標準時鐘”、“南遠百貨”、“西施理發店”、“民山湯圓店”、“利成理發店”等這些老鼓浪嶼人心目中的老字號已經不復存在,這些古樸的老手工業店最終不堪“高租金”的重負,成了這場“房租戰”的犧牲品。“在商業街,漲房租是正常現象,但是很多傳統手工業店的消亡是最讓人感到惋惜和遺憾的。這些非良性的模式和盲目的價格戰再不整治,就會“逼良為娼”啊! 林先生:老鼓浪嶼人記憶中,孩提時代經常被父母教育吃麻糍時要“慢慢吃,小心噎到”,因為麻糍大個又有黏性。而當初一元錢一拳頭大小的麻糍 ,現在因不愿漲價又要維持利潤,只能把麻糍變成了“小湯圓”。 麻糍老板走街串巷幾十年,因其老字號名聲成為鼓浪嶼惟一有營業執照的“小攤販”。戚繼光帶領北方將士到福建抗擊倭寇時,帶來了一種可以用繩子掛在胸前的燒餅,得名北仔餅。鼓浪嶼原北仔餅店在龍頭路中街開了三十幾年,3元錢一個的北仔餅無法支撐暴漲的租金,無奈成了“路邊攤”,只好在龍頭旅館的樓梯口擺攤。如今這個攤位也不能再運營下去,又一個老牌名店消失了。 黃女士:現在這些老字號只殘存在老鼓浪嶼人的記憶中。現在,還有人記得這些店名,再過十年、二十年,在新一代鼓浪嶼人的記憶中也許再也找不到這些老牌名店的影子。 @鼓浪嶼樂拉拉民宿:近幾年來的商業發展,使這個島上的所有東西成倍地漲,從1995年的一碗沙茶面3塊錢,到2005年的6塊錢,再到2013年20塊,從500元租金的一個月的小店面到現在的一個月15000元,從一個住家的房子可以改租成現在的4萬到5萬每月的旅館。 鼓浪嶼上的老百姓生活成本可謂是一年一個價,一年比一年高。作為一名島上的商家,我在鼓浪嶼上生活了20年,也受惠于鼓浪嶼的發展,然而看著老居民一戶戶地遷走,我感到莫名的傷感。“唇亡齒寒”,保住鼓浪嶼特色和文化才是最大的利益! |
- 2010-04-01廈門“鼓浪嶼”商標50萬都無人問津 再度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