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灘涂擱淺"續 廈門將有白海豚保護基金會
經過10天救援,白海豚還是不治身亡。 有關部門計劃招聘人才到保護區工作,并增加醫療檢測設備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雯)6月4日凌晨,一只在小嶝島擱淺獲救的中華白海豚因身體衰竭宣告死亡。昨日,市海洋與漁業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穩定廈門海域內的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仍是保護部門最重要的工作。 有更多問題需要引起大家的關注:廈門海域是否還適合白海豚生存?白海豚的生存現狀如何?有什么辦法能更好地保護它們? 白海豚內臟將用于科研 白海豚死了,但困擾海洋漁業專家的問題還有很多。山東大學的動物保護專家祝茜表示,除了體重只有正常同齡白海豚的一半以外,這只中華白海豚的體表不明原因地過早變白。一般來說,白海豚出生時全身呈灰色,幼年期變為鉛灰色,隨著年齡增長,“皮膚”會慢慢變白。但是,這只白海豚的年齡只有5至7歲,甚至還未進入性成熟期,體表根本不應該是白色。 海洋漁業專家將保留死亡白海豚的內臟和骨骼,進行科學研究。 白海豚生存環境仍需改善 從專家展示的圖片來看,這只白海豚在死亡前傷痕累累——其中下顎部被勒出的傷口深達3米,基本可以判斷是由漁網和漁船螺旋槳造成。這一點不禁引人深思:廈門海域是否還適合白海豚生存? 祝茜說,人類活動傷及白海豚,不僅在廈門,在廣西、廣東等發現過中華白海豚的海域都有同樣的問題。盡管通過實行海洋生態修復、海堤改造、增殖放流等措施后,廈門的海洋生態環境多年來有所改善,但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環境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市海洋漁業部門坦言,在廈門保護白海豚最大的難題,在于港區與白海豚活動區域的重疊。一般來說,為達到保護效果,保護區必須實行封閉式管理。但是,由于廈門重要的海洋經濟產業基本都位于中華白海豚生活區域內,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和海豚正在搶奪海洋空間。所以,目前要實現保護區全封閉是不現實的。 在廈門海域內,不乏頑強生存的“豚堅強”。據保護部門觀測,一只上顎被削去的白海豚至今仍存活在廈門海域內,已4年之久。 |
- 2013-06-07《拯救國寶白海豚》追蹤 白海豚“走”了
- 2013-06-07白海豚死于消化系統疾病營養不良 專家稱它太瘦了
- 2013-06-06擱淺小嶝白海豚死因 廈9種海鮮最常見易傷人(圖)
- 2013-06-06揭開白海豚死亡之謎
- 2013-06-06擱淺小嶝的白海豚死了 “四大殺手”還活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