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挨島內最大排洪湖筼筜湖 湖濱南卻成內澇重災區
暴雨一來,湖濱南路總是毫無懸念的被淹沒 東南網7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易福進 駱余民/文 陳巧思/圖)“5·16暴雨”、“蘇力”、“西馬侖”,兩個多月三次暴雨,廈門連遭三次內澇。 一下暴雨就內澇,連連內澇,這一殘酷的現實正擺在廈門面前。除了大雨這種客觀“天災”,是否也有城市自身的主觀毛病? 為此,從今日起,我們推出系列報道,追問“廈門為何,澇了又澇”,解讀、反思城市連連內澇的一些主觀根源,也將試圖問診、探索廈門緩解城市內澇的新出路。 當“西馬侖”來襲時,正如外界所料,湖濱南路一帶又被淹了。 慘痛的是,“西馬侖”中廈門1人因災死亡,就發生在這一被暴雨淹沒的地帶。 筼筜湖濱南路一帶緊挨著廈門島內最大的排洪湖——湖。每次暴雨,筼筜湖要“吸走”島內的三分之一雨水。在很多市民看來,這一帶的雨水得“地利”,應該可以很快地流進筼筜湖,不至于有積水。但是,這一帶,恰是島內內澇的重災區。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怪事 警戒水位未到 島內卻已內澇 在“西馬侖”發布警報后,筼筜湖管理中心就開始對筼筜湖泄洪。水位提前泄到了-0.7米處,而對于筼筜湖,最高可泄洪到-1米處。湖的面積大約1.5平方公里,而其承受的島內受水片區約為38平方公里。對于這場降水量高達200毫米的暴雨,廈門市筼筜湖管理中心的主任張斌說,如果筼筜湖水位上升到1.2米或更高的地方,那就到達了警戒水位,他們就會擔心筼筜湖的水會倒灌,淹了湖濱南一帶;但這次,由于泄洪及時,最高水位也就0.6米,筼筜湖的水位離警戒線還約有0.6米。也就是說,筼筜湖還有吸水能力。但湖濱南還是被淹了! |
相關新聞
- 2013-07-21廈計劃今年內逐一整改積點 探尋內澇頻發的真相
- 2013-07-21廈內澇頻發的真相 榕內河整治推向南臺島片區
- 2013-07-21澇完再澇廈門怎么了?記者探尋內澇頻發的真相
- 2013-07-20雨水季節幾多城市現海景 政績觀下內澇沉疴難愈 圖
- 2013-07-20“西馬侖”來襲 福建多處洪水內澇:廈門大學一片汪洋
- 2013-07-20廈門強降雨持續十余小時 廈大發生內澇萬畝田被淹
- 2013-07-20中國城市內澇問題凸顯 排澇標準明顯偏低成主因
- 2013-07-19"西馬侖"攜豪雨登陸漳浦 漳州多地出現嚴重內澇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