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島內44條排洪溝全面“清腸” 清出30萬方淤泥
排洪溝清淤,提升行洪能力。(資料圖/陳立新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殷磊 通訊員 蘇振鵬)半年多來,市政部門從廈門島44條排洪溝內掏出了30萬立方米淤泥。記者昨日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了解到,思明和湖里片區防洪排澇管網清淤工程已基本完成,長度達百余公里的島內排洪溝接受了“清腸”作業,島內的行洪能力也因此得到大幅提升。 “如果沒有及時實施這項工程,5·16以來的三場強降雨,廈門根本難以應付,內澇積水狀況將更加嚴重”,市市政工程管理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的排洪溝都是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配套設置的。這些排洪溝建設的年代不同,大小、長短也有很大差異,但它們都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長期的雨污水排放,導致排洪溝內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積,不僅成為污染源,還嚴重影響城市的行洪能力。去年5月底,我市完成了對筼筜湖周邊34條排洪溝的清淤作業,清出淤泥18萬立方米。今年年初開始,我市對島內所有排洪溝展開了一次“大清腸”。根據調查,清淤工程對城市行洪能力的提升,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筼筜湖流域排洪溝清淤過程中,施工人員發現,不少排洪溝由于“服役”時間太久,出現了一些安全隱患。通過這次全島排洪溝清淤,市政部門還把排洪溝內的安全隱患點查找出來,為下一步加固維修做準備。 由于種種原因,我市早期建設的排洪溝資料很不完善。通過這一次全面清淤作業,市政部門還基本摸清了島內排洪溝的走向、結構、長度、斷面、行洪能力等情況。下一步,我市將為這些排洪溝建立檔案,實現信息化管理,為城市的開發建設和排洪溝的管理維護留下重要的基礎資料。 【相關鏈接】 筼筜湖要建第二排洪泵站嗎? 廈門日報訊(記者 殷磊)清淤工程完成后,排洪溝暢通了,行洪能力提高,但類似筼筜湖這樣的城市蓄水池就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市政專家介紹,廈門島三分之一的雨水要進入筼筜湖,通過筼筜湖排入西海域。筼筜湖排澇主要靠兩個辦法,一個是利用自然潮差,在退潮的時候讓湖水自行排入海中;另一個就是靠排洪泵站抽水強排。排洪溝清淤工程完成后,雨水進入筼筜湖的速度顯著提高,僅有一個排洪泵站的筼筜湖,排水能力就顯得捉襟見肘。7月18日晚至7月19日,“西馬侖”帶來的臺風雨就使筼筜湖水位快速上漲,水位最高漲到+0.7米,淹沒湖邊欄桿。 為此,專家指出,筼筜湖的排洪能力不足已經在多次大暴雨中得到驗證,僅僅一個排洪泵站難以應對短時強降雨和潮水的同時襲擊,廈門有必要考慮筼筜湖第二排洪泵站的規劃建設。 |
- 2013-07-24專家把脈廈門排洪溝 提高防洪設計標準是關鍵
- 2013-07-24廈門交通迎來最困難時期 專家把脈廈門排洪溝
- 2013-07-24專家把脈廈門排洪溝 提高防洪設計標準是關鍵
- 2013-06-19這條排洪溝誰來管? 經常被水淹很多學生經過這里
- 2013-05-21島內44條排洪溝陸續"清腸" 最老排洪溝月底清淤
- 2013-05-18廈門島內排洪溝今年10月完成清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