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報道(記者 龔 冉 圖 記者 常海軍)乘坐公交車路過“將軍祠”站,大家一定從廣播中無數次聽到這個地名了。但此名從何而來?估計只有熟悉地方史的老廈門人才略知一二。在過去,這里確實建有將軍的祠、坊。
今日將軍祠
現在的“將軍祠”一帶,其實在明清兩代建有石牌坊多座,其中除了紀念“威略將軍”吳英的“勛祟山海”坊之外,還有紀念清初收復臺灣有功的施瑯、施世驃父子的“功高大樹”、“愛永甘棠”坊。
施瑯父子祠坊原位于此
最先于此地建立祠堂的是被封為“靖海侯”和“靖海將軍”的施瑯將軍。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瑯進軍平定臺灣,為清政府統一全國立下汗馬功勞,并派駐廈門為第一任福建水師提督。為此,廈門地方官紳給施瑯建立了生祠坊,并為施瑯父子兩將軍立了石坊表。
1853年,閩南小刀會起義軍攻占廈門時,以“施瑯背叛鄭成功”為由,將這兩座祠堂及牌坊拆毀。
“江南第一巨人”的傳說
除了施瑯的祠堂,將軍祠還有另外一座祠堂,那就是后來也當上福建水師提督的“威略將軍”吳英,相傳吳英身高二米開外,有“江南第一巨人”之稱。他參加清政府對耿精忠的戰役,隨后又追隨施瑯東渡,并在澎湖參加對劉國軒的戰役。
關于吳英,還流傳著一段有趣的故事:他自幼失去雙親,后被賴元帥母親收為義子。有一次,賴媽媽讓吳英上街買鞋穿。誰知吳英腳奇大,竟空手而歸。于是賴媽媽自己動手為吳英做了一雙鞋。吳英感念賴媽媽的恩德,舍不得穿,常將鞋揣在懷里。
在赴臺平亂之前,賴元帥回廈看望母親,并打算物色一個身高體壯的男子充當旗手,在母親的推薦下,他將吳英帶入軍中。
渡海登臺之后,兩軍交鋒,賴元帥不敵,吳英擎軍旗隨軍潰逃。這個時候,吳英突然發現懷中鞋子掉了一只,便不顧一切轉身尋找。官軍看到旗手掉頭反攻,頓時跟著轉身掩殺過來。對方軍隊看到清軍突然殺個回馬槍,以為援軍已到,個個驚慌失措,結果被殺得落花流水。最后連敵帥本人也束手就擒,被押到京城治罪。吳英因此立下了戰功。此后,吳英沖鋒陷陣,屢建奇功,官至福建提督。
可惜的是,1938年5月廈門淪陷,這個坊表也被日軍夷為平地,遺跡蕩然無存。
將軍祠歷經滄海桑田的變遷,現在已經成為城市商住區。二三百年前的故事,也只是故事而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