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無兒女,畢生收藏的上百臺古董鋼琴捐贈琴島
●病逝墨爾本,胡友義骨灰昨撒向鼓浪嶼海域
東南網8月1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詹文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2013年7月12日,廈門鼓浪嶼港仔后,一棟老宅門前。碩大的百年老榕,莫名折斷一粗壯分枝。
那天,澳洲墨爾本醫院,鼓浪嶼之子胡友義,永遠睡去,從此告別77年的人生。
港仔后那株莫名折枝的百年老榕,就位于胡友義歸國常住的老宅前,陪伴了他的童年。
也許是巧合,但這樣的巧合,讓鼓浪嶼人唏噓不已。一位原住民老人說,“樹且有情,人何以堪!”
胡先生在鼓浪嶼只度過了童年,但“琴島誰人不識君”。島上原住民幾乎都認識這位老人,他走在路上,很多人和他打招呼,“胡先生,你好。”胡友義曾樂呵呵地對夫人說,看來我是做對了,所以我要繼續做下去。
他嘴里所說的繼續做下去,便是將花盡所有家產收藏的100多臺古董鋼琴、管風琴捐獻給鼓浪嶼,為島上建起國內第一座鋼琴博物館和風琴博物館。
而他自己,這一生無兒無女。他說,“鋼琴就是我的寶貝兒女,我把他們捐給故鄉,讓他們回家。”
他也想和寶貝們一樣,回家。旅居海外半個多世紀,他叮囑夫人,“等我死后,一定要把我的骨灰撒進鼓浪嶼的大海,我想回家。”
遵照他的遺愿,夫人黃玉蓮帶著他的骨灰,飛越重洋,從澳大利亞回到故鄉鼓浪嶼。
昨天,胡友義的骨灰,隨著花瓣,在《鼓浪嶼之波》的歌聲中,撒入菽莊花園鋼琴博物館旁的海域。
也許,他最喜歡這個稱呼——鼓浪嶼之子。
因為他對這座小島,愛得太深沉。
愛琴 拿一棟別墅 換來一架鋼琴
1936年,鼓浪嶼,胡友義出生。
他喜歡哼著《恩友歌》在街巷里跑過,很小時,他摸到鋼琴和小提琴,便愛上了它們。十來歲,他離開鼓浪嶼,去了上海、香港、比利時、澳洲,開始了他的音樂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