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日山坡上建設起來的灌口工業集中區使灌口鎮邁入工業化。王文津攝
東南網10月15日訊(福建日報廈門觀察記者王文津王仁忠)灌口是廈門市集美區西部的一個千年古鎮,總面積71平方公里,轄有12個建制村和6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2.4萬人。
本世紀初,灌口鎮抓住大開發大建設的歷史機遇,承接島內工業轉移,建成12平方公里的廈門機械工業集中區,金龍客車、廈工機械、三圈日化、玉柴、思爾特機器人以及200多家相關配套企業落戶灌口。至2012年,灌口鎮的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實現了傳統農業到現代工業的跨越,逐步成為廈門市工業重鎮。
2011年,灌口鎮又抓住新一輪開發建設熱潮,成為福建省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鎮和全國綠色低碳小城鎮建設示范鎮,近3年完成近百個項目,總投資120多億元,實現城市化的跨越。本期起,本報特推出“走進灌口”系列報道。
2013年10月上旬,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西部工業區,中國馳名商標正新輪胎工業城在這里建成投產,一條年產值超百億元的汽車工業配套產品新生產線開始形成。與此同時,國家機動車輛檢測中心、環保機動車污染控制中心、銀華機械液壓產業區等項目也在灌口鎮建成,標志著灌口鎮承接工業轉移,大步邁向工業化,正成為廈門市的西部工業重鎮。
搶抓歷史機遇首建廈機械工業集中區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廈門市的主要國企金龍客車、廈工機械、三圈日化、古龍食品等都擠在廈門島內,由于受到狹小空間和場地的限制,企業的發展緩慢。2000年,廈門市委、市政府根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提議,決定島內工業向島外“突圍”,一方面讓島內騰出更多的空間發展商貿旅游業,一方面帶動島外農村郊區的發展。
承接島內工業轉移,搶抓歷史機遇。灌口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從中嗅到商機,與集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主動請纓。不久,集美區一份關于在灌口鎮南部開辟工業區,承接島內工業轉移的報告文件送到了廈門市委、市政府領導手上。集美區和灌口鎮在這份文件報告中陳述了開辟灌口工業區的幾大優勢。它是廈門市的西大門,緊靠前場鐵路樞紐,連接馬鑾灣,交通便捷。它地理條件優越,適合大型機械制造業拓展發展空間,同時這里山地多、腹地大,綠色生態前景好。集美區和灌口鎮的報告文件得到了金龍客車、廈工機械、三圈日化等大型國企老總們的認可,也很快得到廈門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于是一場開辟灌口工業集中區,承接廈門島內工業轉移的戰役在灌口鎮打響了。
根據方案,灌口南部工業集中區一期規劃總面積12平方公里,重點建設金龍客車、廈工機械、三圈日化等大型國企工業園。土地涉及上頭亭、鐵山、陳井、深青、黃莊5個建制村。征地拆遷的重擔落在灌口鎮黨委、政府頭上。在廈門市委市政府和集美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灌口鎮采取包干分片、責任到人的辦法,書記、鎮長掛帥,10多個工作組進村入戶,向群眾宣講開辟工業區,推動灌口鎮農村工業化的現實意義,將廈門汽車工業城、廈工機械制造基地落戶灌口的建設規劃藍圖告訴群眾,讓群眾理解城市化就在眼前。在此基礎上,集美區和灌口鎮認真兌現征地拆遷補償、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等政策,讓群眾吃“定心丸”。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征地拆遷工作順利推進并實現按時交地,確保了工業廠房的建設。經過3年的努力,廈門島內工業企業龍頭金龍客車、廈工機械、三圈日化等全部搬遷到了灌口工業區,實現戰略轉移,至2010年,一期12平方公里的廈門機械工業集中區在灌口鎮建成,170多家機械工業配套企業落戶灌口,企業員工總數超過3萬多人。2011年灌口鎮的工業總產值達到268億元,灌口鎮成為廈門市的機械工業制造基地和國家汽車與零部件出口生產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灌口鎮實現了工業化的第一次歷史性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