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鷺江道治堵”成效初顯 在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唯山看來,站在城市發展的全局層面,施行航線調整,是“美麗廈門”的大勢所趨。 王唯山口中的“大勢”,主要是指針對鷺江道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的“破局”。 “鷺江道,是廈門老市區的‘交通核心’。”集美大學教授、交通問題專家林地球分析,鷺江道直接連接輪渡碼頭與中山路、廈大片區與廈禾路,是廈門老市區最繁忙也是最核心的路段,隨著近年來鼓浪嶼客流壓力不斷攀升,各種載客前來輪渡的旅游大巴、出租車、私家車沿路停靠、掉頭,使得鷺江道擁堵現象日益嚴重。早在5年前,“鷺江道地下工程”就被列入市重點前期項目,但卻遲遲未動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鷺江道承載太多,一旦開建,鷺江道的堵塞會像蝴蝶效應一樣,引發數年的隨時性全城大堵車。” 始于一個月前的航線調整,將占據上島總人數8成以上的游客分流到東渡及嵩嶼登船,幫助鷺江道好好減了把負。思明公安分局交警大隊大隊長吳兆昆透露,航線調整之前,只要碰上高峰時段,鷺江道常常會出現交通擁堵,但是“這一個月來,鷺江道幾乎沒有出現過擁堵,改善毋庸置疑”。 “航線調整不僅讓鷺江道治堵成效初顯,更是為今后盤活廈門島內交通打下基礎。”林地球說。 而調整之前很多人擔心的問題——東渡會否取代鷺江道成為新的堵點,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應該不會。根據警方的統計數據,航線調整以來,每天有1500輛次旅游大巴、5000輛次出租車、2000輛次私家車在東渡郵輪中心碼頭周邊頻繁交匯,但交通組織仍比較順利,道路依然暢通(詳見本報昨日報道)。 國際郵輪母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培植透露,東渡的“胃”很大,碼頭可以容納1000多臺車,另外還有43個旅游大巴的車位和15000平方米的即上即下的公共交通集散平臺,目前這些車位使用率達到70%-80%,接下來,他們還將繼續挖掘碼頭周邊的停車潛力,并與交管部門一同總結經驗,更科學地完善周邊路線疏導、站點設置,盡可能減少對東渡的交通影響。 2、鼓浪嶼變疏朗了 “也不知怎么就走到福建路,青草的芳香混合著環繞四周的鳥啼,我們忍不住駐足猛吸幾口新鮮空氣,感覺真好。”這樣的贊許出自市民陳星海口中。陳星海已經好幾年沒上鼓浪嶼了;聽說航線調整后沒有了“人擠人”,上周末,陳星海和家人果斷來了個“故地重游”。 數據顯示,最近幾個周末,日均通過市民通道上島的廈門市民達到1.1-1.2萬人次。開始恢復“靜”與“凈”的鼓浪嶼,重新吸引了不少本地市民。 島上的空間變得疏朗了,這是多數市民與游客對航線調整之后的鼓浪嶼發出的贊許。航線調整之前,“人擠人”儼然成了鼓浪嶼的“常態”。福建省旅游學會執行會長彭一萬曾分析說,以前上島“載滿就發船”的模式雖然看似方便,但卻帶來了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扎堆——時間上,多數游客都挑選上午9點前后、下午2點前后的時段上島,一時人滿為患;空間上,很多人也都扎堆在碼頭所處的龍頭路周邊,與內厝澳的冷清形成強烈反差。 航線調整的目的,正是要消解這些拉低旅游品質的情況,讓游客擁有更好的旅游體驗。實行需要提前選定日期航線船班的船班制、分兩條航線同時發往三丘田碼頭及內厝澳碼頭、網絡售票為主現場購票為輔……種種改變,讓游客們改變了固有的上島習慣。很快地,新的習慣養成了,游客自覺分散到各個時段上島;旅行團也圍繞著內厝澳開發新的旅游路線。 按照輪渡公司總經理黃育斌的話講,航線調整引導游客感受到黎明、正午、黃昏的鼓浪嶼,感受到龍頭的移步易景和內厝澳的清新怡人,把鼓浪嶼的美更加全方位地展現給大家。 旅游品質的提升還體現在很多細節:舒適的候船大廳、隨船而奏的鋼琴聲、沿途所見的浪花、海鷗、島嶼以及一幅以鼓浪嶼為心臟的城市圖景——旅途即風景,登島前的20分鐘海上旅途,或許已足以讓游客愛上廈門。 |
相關閱讀:
- [ 10-27]廈鼓新航線調整運行滿一周 鼓浪嶼不擠鷺江道減壓
- [ 10-27]廈鼓新航線經磨合漸入正軌 客流分開琴島旅游品質提升
- [ 10-20]廈鼓新航線開通 新航線、新客船、新碼頭帶來全新體驗
- [ 10-20]廈鼓輪渡航線今起調整 市民和游客“分開”上鼓浪嶼
- [ 10-20]今起廈鼓輪渡航線調整 最新上島實用指南發布(圖)
- [ 10-15]廈鼓市民通道啟動身份驗證 持假證別想混過市民通道
- [ 10-05]廈鼓輪渡時刻表將調整 市民從三個方向進出鼓浪嶼
- [ 10-05]為保障游客出行順暢 東渡郵輪碼頭增設公交線路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