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鼓輪渡航線調整一個月,正面效果日益顯現
■現在還不是旅游高峰期,更大的考驗將在元旦和春節
高峰期鷺江道不再擁堵。(記者 姚凡攝)
鼓浪嶼的道路變寬敞了。(記者 黃嶸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曉波)伴隨著和悅的鋼琴獨奏,昨天早晨7:10,開往鼓浪嶼內厝澳碼頭的160座首班船,從東渡郵輪中心碼頭出發了。
到昨天,10月20日起實施的廈鼓輪渡航線調整已整整一個月,在經歷最初的“磨合期”之后,正面效果日益顯現:曾經“逢高峰必堵”的鷺江道已經通暢了一個月,為今后盤活廈門島內交通打下良好的基礎;鼓浪嶼的旅游品質得到大幅提升,一個月平均下來,每日上島人數保持在3萬人次左右。沒有“人擠人”的鼓浪嶼,正收獲越來越多的掌聲。
市人大常委、民盟廈門市委副主委朱獎懷的評價,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雖然經歷了一段磨合,但一個月下來回頭看,一切都在向有序發展,這是個好的開局。”
有關人士指出,考慮到現在還不是旅游高峰期,更大的考驗將在元旦和春節,讓我們拭目以待。
1、“鷺江道治堵”成效初顯
在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唯山看來,站在城市發展的全局層面,施行航線調整,是“美麗廈門”的大勢所趨。
王唯山口中的“大勢”,主要是指針對鷺江道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的“破局”。
“鷺江道,是廈門老市區的‘交通核心’。”集美大學教授、交通問題專家林地球分析,鷺江道直接連接輪渡碼頭與中山路、廈大片區與廈禾路,是廈門老市區最繁忙也是最核心的路段,隨著近年來鼓浪嶼客流壓力不斷攀升,各種載客前來輪渡的旅游大巴、出租車、私家車沿路停靠、掉頭,使得鷺江道擁堵現象日益嚴重。早在5年前,“鷺江道地下工程”就被列入市重點前期項目,但卻遲遲未動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鷺江道承載太多,一旦開建,鷺江道的堵塞會像蝴蝶效應一樣,引發數年的隨時性全城大堵車。”
始于一個月前的航線調整,將占據上島總人數8成以上的游客分流到東渡及嵩嶼登船,幫助鷺江道好好減了把負。思明公安分局交警大隊大隊長吳兆昆透露,航線調整之前,只要碰上高峰時段,鷺江道常常會出現交通擁堵,但是“這一個月來,鷺江道幾乎沒有出現過擁堵,改善毋庸置疑”。
“航線調整不僅讓鷺江道治堵成效初顯,更是為今后盤活廈門島內交通打下基礎。”林地球說。
而調整之前很多人擔心的問題——東渡會否取代鷺江道成為新的堵點,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應該不會。根據警方的統計數據,航線調整以來,每天有1500輛次旅游大巴、5000輛次出租車、2000輛次私家車在東渡郵輪中心碼頭周邊頻繁交匯,但交通組織仍比較順利,道路依然暢通(詳見本報昨日報道)。
國際郵輪母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培植透露,東渡的“胃”很大,碼頭可以容納1000多臺車,另外還有43個旅游大巴的車位和15000平方米的即上即下的公共交通集散平臺,目前這些車位使用率達到70%-80%,接下來,他們還將繼續挖掘碼頭周邊的停車潛力,并與交管部門一同總結經驗,更科學地完善周邊路線疏導、站點設置,盡可能減少對東渡的交通影響。
2、鼓浪嶼變疏朗了
“也不知怎么就走到福建路,青草的芳香混合著環繞四周的鳥啼,我們忍不住駐足猛吸幾口新鮮空氣,感覺真好。”這樣的贊許出自市民陳星海口中。陳星海已經好幾年沒上鼓浪嶼了;聽說航線調整后沒有了“人擠人”,上周末,陳星海和家人果斷來了個“故地重游”。
數據顯示,最近幾個周末,日均通過市民通道上島的廈門市民達到1.1-1.2萬人次。開始恢復“靜”與“凈”的鼓浪嶼,重新吸引了不少本地市民。
島上的空間變得疏朗了,這是多數市民與游客對航線調整之后的鼓浪嶼發出的贊許。航線調整之前,“人擠人”儼然成了鼓浪嶼的“常態”。福建省旅游學會執行會長彭一萬曾分析說,以前上島“載滿就發船”的模式雖然看似方便,但卻帶來了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扎堆——時間上,多數游客都挑選上午9點前后、下午2點前后的時段上島,一時人滿為患;空間上,很多人也都扎堆在碼頭所處的龍頭路周邊,與內厝澳的冷清形成強烈反差。
航線調整的目的,正是要消解這些拉低旅游品質的情況,讓游客擁有更好的旅游體驗。實行需要提前選定日期航線船班的船班制、分兩條航線同時發往三丘田碼頭及內厝澳碼頭、網絡售票為主現場購票為輔……種種改變,讓游客們改變了固有的上島習慣。很快地,新的習慣養成了,游客自覺分散到各個時段上島;旅行團也圍繞著內厝澳開發新的旅游路線。
按照輪渡公司總經理黃育斌的話講,航線調整引導游客感受到黎明、正午、黃昏的鼓浪嶼,感受到龍頭的移步易景和內厝澳的清新怡人,把鼓浪嶼的美更加全方位地展現給大家。
旅游品質的提升還體現在很多細節:舒適的候船大廳、隨船而奏的鋼琴聲、沿途所見的浪花、海鷗、島嶼以及一幅以鼓浪嶼為心臟的城市圖景——旅途即風景,登島前的20分鐘海上旅途,或許已足以讓游客愛上廈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