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洋經濟繁榮發展。(記者 王火炎攝)
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藥源海綿項目驗收現場。
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人員前往企業了解項目進度。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雯)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支撐廈門國民經濟,推動社會發展的一股重要的中堅力量。今年前三季度廈門市海洋經濟穩定增長,實現總產值1408億元,同比增長13.9%,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3.7%。更長遠的目標是,廈門將力爭在2018年實現海洋經濟增加值720億元,基本構建起現代化的海洋經濟體系。
11月12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蒙徽主持召開廈門市重大項目領導小組會議,會上討論了《廈門市海洋經濟發展工作方案》。這份決定著廈門未來海洋經濟命脈走向的指導性文件揭開了廈門壯大海洋經濟千億產業鏈的面紗——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藥制品等領銜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廈門海洋經濟的重點發展領域。
大規模海水淡化項目擬明年開工
在廈門打造海洋經濟千億產業鏈的規劃藍圖中,海水淡化及相關產業鏈已被提升到了眾多涉海產業當中的領頭羊位置。不難看出,這回,廈門市是要動真格發展海水淡化產業鏈了。
近年來,廈門通過擴建水庫、引水調水等方式增加供水量,但從長遠看來需要進一步保障廈門經濟發展所需的淡水來源,發展海水淡化可優化廈門市水資源結構、增加水資源總量、提高水資源安全保障率。近水解近渴,無疑是解決廈門市水資源短缺的最佳手段。在很多國內海水淡化專家看來,廈門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全市海域面積390平方公里,海岸線226公里,不但有利于開展海水大規模利用,而且為海水綜合利用產業提供了廣闊空間。而廈門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及三達膜科技、波鷹科技等專業企業則在技術上加持護航,海水淡化成本得以最大限度降低。
事實上,廈門市委、市政府早就提出,要將廈門建成海峽西岸海水淡化利用示范城市,將海水淡化水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成為廈門繼水庫水源、九龍江之后的“第三水源”,做大做強海水產業鏈。而鮮為人知的是,廈門最大規模海水淡化項目其實已經箭在弦上,據悉,目前廈門正在籌備的海水淡化項目即將于2015年啟動。
該項目選址翔安區南部海域,共分三期建設,一期示范項目2015年日產5萬噸,二期2020年擴產至日產15萬噸,三期2030年擴產至日產30萬噸,利用反滲透納濾膜技術力爭使海水淡化水能從工業用水推廣至生活用水,最終占全市公共供水總量的10%。同時,海水淡化裝備制造業、高附加值海鹽工業、海洋健康微量元素產業、名貴海產品養殖以及海洋觀光旅游服務業等上下游產業鏈也將相繼投產崛起。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成新經濟增長點
海邊隨處可見的廉價牡蠣殼,經過高科技“改頭換面”后,能搖身一變成為具有抗菌、防霉、阻燃、防輻射、可生物降解等功能的海洋生物紡織材料,被人穿在身上;在生物發酵罐內以葡萄糖喂養海洋單細胞微生物、微藻,從中提取油脂等成分制成比植物油營養價值更高的食用油……您知道嗎?這些使常見的牡蠣殼、海藻等普通海洋生物脫胎換骨,從而變廢為寶的高科技技術工藝,目前就在廈門孕育孵化當中。
與海為鄰的廈門,多年來始終致力于打造強勁的海洋生物制藥制品產業。近年來,廈門的海洋生物制藥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在海洋生物產業方面,開發海洋多糖、膠原蛋白、生物酶、醫藥中間體等海洋功能性食品,廈門著力于打造國家級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示范工程。醫用藻酸鹽紗布、可視化海洋殼聚糖醫用介入導管、海洋生物農藥、抗赤潮海洋物質、海造之物軟囊用復合膠等海洋生物材料科研項目陸續投入研發與生產,海綿、珊瑚、海馬等藥源生物的高值化養殖成果也陸續開花結果,海洋生物制藥制品產業已成為廈門發展海洋經濟的中流砥柱。
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訂立三年發展目標
經濟發展,科技先行。2012年,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掛牌成立,推動廈門海洋經濟發展,從此有了更集中、更有組織、更具規模同時也更高水平的“智囊團”。
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在共同建設、共同支持、共同管理的新體制下,以政府為主導,整合南方海洋科技優勢資源,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搭建起海洋科技人才、海洋科技成果、海洋科技信息、海洋開發資金交流的區域性平臺。可以說,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不僅是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試驗田,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加速器,海洋科技經濟人才聚集高地,同時也是海洋科技和海洋產業對外的交流平臺。
11月6日,2014廈門國際海洋周舉辦期間,《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三年建設方案》的出爐,為南方中心這顆“科技大腦”的發展定位提供了更明確的指向:力爭用3至5年時間,將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建成“國家南方海洋研究中心”,使之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引領我國南方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機構。同時構建南方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及孵化器,不斷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開發和突破100項產業化關鍵技術和產品;轉化50項具有市場前景的海洋科技成果,大幅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引進海洋產業人才100名,培育10個科技創新團隊,不斷聚集海洋科技經濟人才;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15家,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最終使海洋產業不斷聚集發展,力爭海洋高技術產業產值到2015年達到300億元。
打造一個集研發、中試、產業化為一體的廈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已被海洋漁業部門提上了議事日程。正在進行選址工作的該園區作為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及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促進廈門市海洋經濟發展及產業集聚,推動廈門以及南方區域的海洋經濟上規模,在 “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中,成為推動區域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溫馨提醒
設五千萬元基金
鼓勵涉海創投
記者昨日從海洋漁業部門獲悉,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將籌資5000萬元成立涉海創業投資基金。
據介紹,擬設立的創投基金由福建省政府和廈門市政府各撥款2500萬元作為引導資金,吸引社會資金共同投資海洋高端裝備等海洋產業,其中還有一部分將定向投資于廈門企業。目前廈門與海洋產業相關的創投基金有已完成募集的廈門富凱海洋高新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和正處于認繳出資階段的廈門高能海銀生物技術創業投資基金,新成立的創投基金無疑將為廈門海洋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一股新動力。
同時,為積極扶持涉海中小企業的發展,市海洋漁業部門聯合市財政部門和廈門銀行,將開展“助保貸”業務——計劃通過財政投入作為政府風險補償資金,為合作銀行1億元貸款額度提供增信,緩解廈門海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市海洋漁業部門將對涉海企業進行貸款意向調查,確定“助保貸”業務的放貸領域與資金規模,不定期地通過南方中心、各類協會等機構調查企業需求,并聯合合作銀行建立扶持企業池,按合作內容及相關規定開展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