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文 常海軍/圖)堅挺的房價,讓2014年的廈門樓市續寫了傳奇。
以交易火爆的1月開場,隨后急劇跳水的交易量,再到8月份以后頻出的限購限貸松綁、貸款利率下調等救市組合拳,以及緩慢復蘇的年底銷量。去年廈門的房子,比起近幾年賣得真不咋的。
然而,堅挺28月不跌,“疑似假摔”,環比漲幅第一、同比漲幅第一……這一年的房價,和成交量唱了反調,逆市飛揚。
利好 救市政策頻出
限購限貸松綁、貸款利率下調、地王頻出、廈門被列入自貿區……一個個樓市的利好消息,從去年8月份開始,便不斷刺激著購房者的神經。
8月8日,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正式發布《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就是被坊間稱作“閩八條”的購房新政,也是全國的首個省級救市政策。
隨后廈門在8月15日也出臺了相應的實施細則,放開了島外的限購政策,并對普通商品房的認定、購買時間的認定等都進行了調整,實行了寬松政策。對于外地購房者,也通過放開社保證明等手段,進行了鼓勵購房。
這一政策出臺后,隨即到來的就是一系列的救市組合拳。央行在9月30日公布了首套房房貸松綁政策,只需還清首套房貸款,再貸款便可以算是首套,而且,將首套房貸款利率的下限調至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
11月以后,廈門的住房公積金政策也松綁,職工買房只需連續繳存6個月即可申請,并且異地繳存可以合并計算,套數認定由原來的按“認房又認住房貸款”標準執行調整為按“認房又認未結清的住房貸款”標準執行。
11月22日,央行繼續“放糧”,將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調,廈門的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也應聲而落,這樣一來,購房貸款將可以省下數萬元。
除了救市組合拳,地鐵開建、被列入自貿區等利好消息,也成了開發商和二手房中介們賣房的一個又一個的噱頭。
不過,就算這一系列被業內人士稱為4年來最給力的救市組合拳打出,廈門的購房者似乎都神經很“大條”,任爾東西南北風,收緊錢包不放松。
低迷 幾近腰斬的成交量
和2013年怎么調控都摁不下“牛頭”的瘋狂樓市相比,去年的廈門樓市,是怎么調控都難解觀望的氛圍。
根據市國土房產局公布的交易數據統計,去年廈門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為26757套,成交量為3年來最低。
去年1月份,廈門的樓市開了個好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超過了5000套。不過,從2月份開始,成交量開始急劇下滑,成交量想突破1800套都很難。
雖然最后兩個月廈門樓市的表現超過了往年同期,但依舊難掩去年全年新建商品房成交量的頹勢。和2013年44656套的成交量相比,去年的成交量只達到其59.9%,成交量幾近被腰斬。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廈門樓市將逐步回暖,尤其下半年剛需置業者和投資客將重新發力,帶動市場熱度。
堅挺 房價28月不跌
幾近腰斬的成交量上,卻是堅挺28個月不跌的房價。
在國家統計局的70城房價統計數據中,廈門的房價從2012年6月開始,直到去年的9月,就沒有環比下跌的記錄。
下滑嚴重的成交量,和堅挺的房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業內人士稱,這是開發商在硬撐,因為只要熬過這段時間,只要樓市政策放松,廈門的樓市仍然會火。
與此相對應的,是全國一片的跌聲。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百城房價指數”顯示,百城房價連跌8個月,有接近九成城市的房價,跌回了一年前。而廈門去年12月的指數,卻仍然比去年同期漲了12.27%。
其實,從2010年開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70城房價統計數據,4年來,廈門的總體房價已經漲了三成,其中部分區域的房價甚至都已翻番。
而在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百城房價指數中,廈門的房價也基本是一路看漲,12月份的新建住宅平均價格更是首次在去年成為環比漲幅第一,平均價格達到21152元/平方米,這樣的房價位居全國第四,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
年度觀察
這一年地王頻頻出現
廈門的樓市,建在一片神奇的土地上。
去年的土地出讓市場地王頻出,樓面價屢屢被刷新紀錄。其中集美地王樓面價13135元/平方米,翔安地王樓面價12634元/平方米,海滄地王樓面價更是達到了15228.43元/平方米。保利地產以10381.5元/平方米樓面價拿下的同安地王,讓廈門地價全面破萬。
不過,相比之下是大幅縮水的土地出讓量。根據去年年初廈門國土房產局公布的2014年廈門市經營性用地指標,擬出讓經營性用地數量為57幅,供應土地面積為345公頃,總建筑面積904萬平方米。
不過,現實卻是很骨感,去年廈門出讓的經營性用地僅有29幅,其中還有5幅流拍,24幅的土地出讓數量創下了2009年以來的新低。172.5億元的土地出讓金,比起2013年的265.8億元少了93.3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正是土地出讓的收緊,讓開發商手中“缺糧”,只好在現有的土地中,高價購地來滿足后續市場開發的需求。
而作為樓市“晴雨表”的土地市場,在去年樓市整體銷量低迷的情況下,土地市場已然顯現出理性。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地王頻出,但是目前房地產的經濟環境風險指數提高,開發商也是該出手時才出手,拿地已越來越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