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在認真閱讀會議材料。(記者 王協云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鐫娟 整理)美麗廈門如何才能更美?如何共同締造,深化美麗廈門建設,實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多位代表、委員在回答這一問題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正是本次兩會的一大焦點。 增強公眾參與社會治理意識 可以通過設立社區發展基金、完善“以獎代補”等,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徐軼群委員從一個老話題——垃圾分類談起。他說,臺灣把垃圾分類寫到小學課本上;在幼兒園教育,就告訴孩子們垃圾怎么分類。“我們也有垃圾分類,但是公眾參與意識不強。”很多代表、委員認為,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在于社會治理的制度體系建設、制度創新和制度執行力的不斷提升。為此,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在新的起點上完善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源頭抓起。”劉國深委員認為,這個工作可以在政府主導下,由民間社團輔助推動。“具體落實、教育,義工組織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核心在共同,基礎在社區。多位代表、委員建議,要繼續發動群眾的力量,提升民眾參與度,由政府唱主角轉化為群眾“合唱”。增強公眾的參與意識,就是要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來激發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委員們建議,可以通過設立社區發展基金、完善“以獎代補”等,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并利用好社會組織力量提高治理水平。 從單向管理轉向多元共治 在共同締造中,政府要搭平臺、建載體,激活群眾和社會的力量,形成各方面齊參與的局面 多元共治,是代表、委員提及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美麗廈門建設時的高頻詞。 涂崇禹、張勁秋代表認為,在共同締造中,政府要通過搭平臺、建載體的方式,激活群眾和社會的力量,不僅把轄區內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組織發動起來,還要帶動外來務工人員、臺港澳同胞、外籍人士等參與其中,形成各方面齊參與的局面。 “要在充分挖掘內部資源的基礎上,借助外部專業力量共同參與到美麗廈門的建設當中。”曾清華代表以自己所服務的湖里街道康樂社區為例:上月中旬,湖里區啟動“百名專家進社區”活動,多名醫學專家深入社區為居民提供“零距離”服務。“讓醫學專家也成為社區共同締造活動中的一部分,這樣的活動大家都很歡迎。”她說,深入開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環境的美化是一方面,觀念上的更新即培育團隊精神更為重要。”她建議,要讓專業人做專業事,鼓勵更多的專業力量融入到共同締造活動中。 |
相關閱讀:
- [ 01-13]創新治理體系增進百姓福祉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經驗分享
- [ 01-13]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推進會召開 廣泛發動群眾創美好生活
- [ 01-13]社會治理探索"廈門模式" 專家點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
- [ 01-07]村民“抱團”增收 集美表彰13個共同締造示典村
- [ 01-05]福建“兩節”:治理盲目搶工期 大活動控制人流
- [ 12-29]思明首推社區治理"三大模式" 五大"秘技"全解讀
- [ 12-18]廈門創新社區多元治理形成"廈門模式" 居民說了算
- [ 12-18]王蒙徽:小流域治理不能只堵不疏 要因勢利導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