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花色公共自行車成為新陽工業區一道流動風景線。(通訊員 邱雅萍?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楊繼祥 林岑)就在島內公共自行車系統如火如荼建設之際,新陽公共自行車系統日前正式投用。作為全國最棒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組成部分,新陽公共自行車也是全國工業園區內的首個公共自行車系統。 漫步新陽工業園區,“鳳凰花”絢麗綻放,愛心單車隨處可見,成為新陽16萬新廈門人公共出行的又一選擇。小小的愛心單車,折射出海滄區黨委、政府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的為民情懷。 【為民】 破解“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 早晨7點半,家住新陽街道的王女士來到家門口的公共自行車站點,熟練地刷卡,取出一輛公共自行車,融入浩浩蕩蕩的上班“騎行大軍”之中。 “現在早上可以多睡半個小時,還不用像‘沙丁魚’一樣擠公交,太幸福了。”新廈門人王女士說。 新陽分布著1400多家企業,園區內外不少地方沒通公交,出行十分不便。今年2月,響應廣大企業員工需求,海滄公共自行車入駐新陽,刮起一陣“綠色旋風”。 如今,眾多新廈門人分享著公共自行車帶來的“綠色關愛”,在破解新廈門人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上,海滄新陽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據了解,新陽公共自行車項目分三期建設,目前已投用自行車250輛,建成投用公共自行車站點11個,站點涵蓋了公共服務設施、公園、社區、廠區等。未來,新陽公共自行車站點將持續加密,站點總數將超過50個,更好地滿足市民出行、休閑及運動等多層次需求。 【共建】 公共自行車全部來自社會認捐 在一輛公共自行車的擋泥板上,記者看見“英科新創”的字樣。目光前移,記者發現幾乎每輛自行車的擋泥板上都寫著不同企業的名字,明達實業、正新海燕、廈門煙草、松霖衛浴、捷太格特……數不勝數。 “擋泥板上寫著的企業,正是捐贈這輛車的企業。”新陽社企同駐共建理事會的相關負責人吳文飚說,新陽建設公共自行車的消息剛傳出,許多企業主動上門要求認捐。 認捐的企業中,不乏臺企的身影。臺企正新海燕的相關負責人謝先生說,公共自行車是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臺企也有責任為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盡一份力。截至目前,新陽投用的250輛公共自行車都來自社會認捐。 為了避免“好看不好用、叫好不叫座”,新陽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過程中,街道主要領導進廠入戶,通過座談會、網絡征集、問卷調查、現場征集等多種形式廣納意見。其中企業員工及代表參與人數達1萬余人次,收集到意見建議近千條。 “新陽公共自行車是接地氣的產物,是共同締造的又一成功案例。”新陽街道黨工委書記洪福平說,它體現了全社會“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理念。接下來,新陽街道將攜手海旅集團,繼續采取共同締造的辦法,持續征求群眾的意見,進一步完善新陽公共自行車系統,更好惠民利民。 【活力】 健康生態出行方式推動產城融合 如今的海滄,在滾滾車流中時時能見公共自行車的身影,騎行氛圍越來越濃,生態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區公共自行車站點達140個,已覆蓋全區。無論前往生物醫藥港產業園區,還是前往阿羅海購物中心,公共自行車的觸角均已覆蓋。 海旅集團董事長汪寧表示,力爭在投用兩周年之際,建成站點200個,投用愛心單車5000部,辦卡量突破50000張。 一輛輛鳳凰花色公共自行車穿行在綠道上,已成為海滄這座活力新城的標志性符號。 “海滄公共自行車作為一種健康生態的出行方式,推動著海滄產城融合的進程。”汪寧說,星羅密布的公共自行車站點連接起廠區與生活區,串聯起市民的工作與生活,“產”與“城”隨著自行車車輪的前進,融合在一起。 【記者手記】 小小自行車 承載大文明 新陽公共自行車的意義,在街道黨工委書記洪福平看來,可概括為“通暢”。一方面,將居住區與工業園區連成一體,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新廈門人出行省時省錢省力。另一方面,將工業園區大小企業聯系在一起,交通方便了,辦事效率提高了,感情自然更加熟絡了。車通了,方便了,大家的心情就通暢了,滿意率也就上來了,自然也就和諧了。所以說,“一通百通”,小小自行車,承載了社會治理大文明。 【背景】 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 海滄區于2013年7月中旬開建公共自行車系統,當年9月1日正式投用。目前累計辦卡3.7萬多張,截至今年4月11日,總騎行377萬人次,單車使用率達6次/天,繼續保持著“零缺損”的成績。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使用改進型定制軸傳動自行車,為全國首創;易通卡互融互通公用錢包功能也為全國首創。 |
相關閱讀:
- [ 04-15]廈門海滄區力推公共自行車 重新拾起"自行車文化"
- [ 12-15]公共自行車站點路網升級 海滄市民騎行更便捷
- [ 08-29]海滄為公共自行車注入活力 萬株鳳凰木扮靚車道
- [ 08-27]海滄公共自行車投用滿一年 使用率全國前列獲點贊
- [ 04-25]美麗廈門共同締造 海滄公共自行車投用半年受追捧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