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變展館 老建筑活了 原荷蘭領事館也從危房變成了主題博物館。 “鼓浪嶼近代建筑群”是鼓浪嶼上獨具特色的建筑群,“全島博物館”計劃將重點歷史建筑、多國領事館納入公共開放的無圍墻生態博物館系統,變成活化歷史的重要資源。這一年半來,“全島博物館”計劃一步步推進鼓浪嶼的人文再造。 位于中華路5號的原荷蘭領事館一層是“大航海時代與鼓浪嶼———西洋古畫及文獻特展”,二層為馬約翰紀念館。而在此前,這里一度成為危房,拆除重建后又成為旅游紀念品商店。去年,鼓浪嶼管委會將其收回,并對公眾開放,這也是鼓浪嶼上的8處原領事館或官邸中,最先對公眾開放的。 “島上的每一棟老建筑,一磚一瓦都蘊含著歷史故事。”多位申遺專家直言,島上的老建筑,要讓它們“活”起來。 故宮文物館 促兩岸交流 救世醫院的舊址則將迎來深藏故宮的珍貴文物。 去年11月,廈門與故宮博物院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籌建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這是故宮外國文物首次進行異地展示。該項目選址為鼓新路68號、70號、80號,總投資約1.3億元,救世醫院舊址改造成主展樓、醫生樓改造成專家樓、護士學校改造成辦公樓,新建門衛用房、半地下文物庫房和配套設施用房。該項目計劃于2016年竣工。 “我們希望突出展品的歷史價值,通過文物向大家講述歷史。同時,這也是促進兩岸交流的一個很好的方式。”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籌建辦公室副主任沈天鷹表示,廈門本身和臺灣有很密切的接觸,兩岸故宮也有很多接觸,三方如果走到一起,可以做很多有意義有深度的事情。 故宮文物第一次做異地展示,為什么選擇鼓浪嶼? 事實上,早在半年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一段話就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此次與鼓浪嶼合建外國文物館,可以讓這些藏于深宮的珍貴文物找到一個氣質相宜的展覽空間,更好地發揮文物的價值。” “氣質相宜”———這句話切中了鼓浪嶼之所以能被故宮選中的關鍵。 曾經,古羅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各種建筑形式紛紛移植于鼓浪嶼。這些建筑講述著屈辱的國難,訴說著愛國者的自強,也記錄了特殊年代下中西碰撞的火花,如今鼓浪嶼讓建筑“活”過來,用一件件文物繼續講故事給后人聽。 曾經,許多傳教士吸取了17世紀荷蘭人傳教失敗的經驗,他們在鼓浪嶼上接受閩南話培訓。于是,不識漢字的老太太卻能抱著圣經用閩南白話字誦讀,不曾念過書的鼓浪嶼老人卻能用漂亮的閩南白話字寫家書……中西文化碰撞下的驚喜和動人,如今被文化保護者一一記錄、留存。 鼓浪嶼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橋頭堡”,是培養了一大批頂尖人才的文化聚集地,自然與故宮的外國文物“氣質相宜”,而鼓浪嶼每年上千萬的游客量也將為文化傳播的效果大大加分。 正如故宮外國文物館的籌備專家所言,希望這里展現歷史的深意,告訴人們中國如何受西方影響,又如何錯過了那段時間。所以,“博物館島”的精髓不僅僅在博物館,更是一種對歷史和文化的思考和傳承。 希望有一天,來鼓浪嶼的游客們帶走的不僅是餡餅和奶茶,更是歷史和文化。 ? |
相關閱讀:
- [ 05-17]明日博物館日鼓浪嶼活動多 邀您看展聽講賞樂
- [ 05-17]政府商家居民聯手行動 鼓浪嶼重新回歸干凈整潔
- [ 05-15]市民點贊:閩南話版倡議書在輪渡每趟航班上播放
- [ 05-15]航線調整后鼓浪嶼客流得到控制 琴島終于回歸寧靜
- [ 05-13]探索共謀共建共管共享 鼓浪嶼社區生活充滿溫度與色彩
- [ 05-13]2015年鼓浪嶼共同締造亮點
- [ 05-13]鼓浪嶼整治提升系列談:全局視野
- [ 05-13]探索共謀共建共管共享 鼓浪嶼生活充滿溫度與色彩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